《东南早报》2015.7.1:助力打造“中国制造2025” 地方样板

01.07.2015  18:56

助力打造“中国制造2025” 地方样板

      泉州装备制造业

      送知识进企业

      □早报记者 郭华萍

      在新一轮工业革命大潮中,全球制造业正发生深刻变革,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制造技术对制造业产生巨大冲击。记者近日从业界了解到,作为“中国制造2025”首个地方试点,泉州无论是装备制造业还是模具业,都积极搭建各种平台,把知识、培训、服务送入企业,助推泉州制造的升级发展。

研发机械注重知识产权

      日前,在泉州市装备制造业协会成立大会上,该协会正式对外发布了科研、金融、媒体、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人才工作六大服务平台。据悉,六大服务平台由协会分别依托专业服务机构进行共建,将为会员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对接咨询及服务。

      单是知识产权服务一个平台,就聚集了福建海峡西岸知识产权研究院、福建工程学院知识产权研究院、福建劲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福建恒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等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有关人士介绍,这一平台将通过知识产权专业人员针对行业做专利分析,在现有的专利技术基础上,对行业进行专利预警分析,引导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专利创新和技术改革工作。

      在此之前,协会还通过与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泉州分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书,开展“送教育和培训”进会员企业的工作。协会秘书长张跃良介绍,打造人才服务平台是装备协会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为加快平台落地及建设,共同为企业提供人才管理、学历提升等方面的落地化服务,既推进校企深入对接合作,又推进协会人才工作的开展。

      协会会长、福建南方路面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庆熙表示,今年5月份国家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将泉州列为首个地方试点,“这对行业与协会来说,是很好的机遇,要抓住机会,通过协会协同创新发展”。他认为,泉州作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地方样板,当前正处于由“制造”向“创造”大规模转型关键时期,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迫切需要信息对接交流服务、品牌宣传推广报道。

      最近,南安市机械装备协会也携手台湾(泉州)国信举办“机械精英”培训班,共同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协助企业建立完善的人才团队,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现代化管理精英。

模具跟上数控技术发展

      上周末,泉州市模具工业协会也联合华侨大学泉州数控一代技术创新与服务中心为业界人士传经送宝,讲述数控知识,让更多的模具从业者了解当前数控技术的发展。

      记者了解到,在这次交流活动中,有不少国内的专家学者以及龙头企业的领导者,给与会者带来了最新的数控技术发展专业知识以及模具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目前,泉州正在加快“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开发和应用推广,并且积极搭建科研平台,有力推动众创示范空间建设发展,并已经启动建设全省首个华数工业机器人创新园,为进一步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平台支撑。

      业界人士表示,近些年来,中国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水平有了很大进步。但还是应该不断学习欧洲,提高前辈的技术及治理理念,加快产业化的改造,努力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发展,目前没有降低模具本钱,但模具出产已从依靠人的技巧转向数控化的自动、半自动化,这种高精度和无人化加工,使模具和产品件的质量有了极大的进步,出产周期大大缩短,计算机技术使模具制造技术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说,所以模具也应该跟上数控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