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无效警情”挤占“生命热线”
“儿子不肯喝豆浆,急死了!”“我女朋友痛经,有什么办法?”“这护士戳针水平太差了,戳了几次都不行!”“下雨不想出去,能帮忙买早饭吗?”……这些不是朋友间的聊天,而都是打给110的电话。
记者获悉,2015年,江苏省公安机关73个110台报警电话总呼入量为4077万次,平均每天接到11万余个报警电话。其中,无效报警占总呼入量的58%,包括错打、无声或报警反映的问题不在110受理范围,甚至存在恶意骚扰、虚假报警的情况。(来源:新华日报)
这样一组数据的曝光,让不少人都大跌眼镜,原来“110”竟会被如此“骚扰”。这些“无效警情”绝不仅仅只是给接警人员造成业务困扰。更重要的是,这些“无效警情”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我们的“生命热线”。它可能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因为“110”占线而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从这些“无效警情”分析看来,造成这一尴尬现状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民众过于依赖警察,同时又无法分清“110”的实际功用。导致事无巨细找警察,错把警察当保姆。另一方面部分民众太过“任性”,错把拨打110当作“儿戏”。
杜绝“无效警情”需加强精确宣传引导。公安部门应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向广大民众传递正确信息,只有遇到危难等自身无法解决或不能解决的事才找警察,而不是事无巨细有点困难就找警察。“110”不是“百事通”。警察是我们的安全卫士,只有当我们遭遇急难,例如遭遇刑事案件、自然灾害、群体事件,急需紧急救助或是想要投诉公安机关或警察的时候才应当及时拨打。“110”更不是“逗你玩”。报警热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生命热线,作为我国公民应该也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110”,一切抱着“游戏心态”恶意拨打“110”的行为不仅是不道德的,也是对公权力的一种损害,应当被及时矫正制止。
杜绝“无效警情”需建立追查惩戒机制。恶意拨打“110”的行为不仅是对警察的不尊重,同时也是公共资源的霸占与浪费。它既可能造成警力资源的浪费,也可能耽误危机事故的及时解决。只有建立完备的追查惩戒机制,才能让恶意拨打“110”的行为及时收敛,维护良好的“110”报警生态。
杜绝“无效警情”需完善社区等其他公共服务平台热线。警察不是万能的,我们也不应该让警察成为“超人”。群众的困难来自方方面面,而这方方面面的困难就应该找不同的单位与组织。家庭生活中的小矛盾可以通过社区服务中心来协调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小问题也可以分化到各相关职能部门。社区服务中心,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等组织机构应当建立完善自身平台热线,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拨打“110”寻求警察救助是每个公民应有的权利,维护“110”报警热线的有效畅通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正确拨打“110”不仅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浦城县委文明办 吴利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