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健康流言”带偏了“节奏”
每天喝点红酒可以软化血管?口罩消毒残留物会致癌,用前要抖一抖?核能供暖的热水也带核辐射……近日,“智止流言 探求真知——2021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揭晓。据介绍,针对此次发布的年度典型流言,权威专家根据其性质及传播规律将其分为“混淆概念”“成见效应”“不当联想”“主观推断”等多个类别,方便大家提高对流言的免疫力。(1月18日《北京青年报》)
健康是人人关心的问题,正因如此,有关健康的信息几乎占领微信群、朋友圈和许多自媒体C位。不少人分享“致癌提醒”“养生信息”“民间偏方”等信息,有些内容令人震惊甚至耸人听闻。此次发布的年度典型流言,包含“隔空充电产生强辐射”“核能供暖的热水有核辐射”“每天喝点红酒可软化血管”“三高人群不能吃蛋黄”等,很多人就被带偏了“节奏”。
相比其他谣言,“健康流言”最大的特点是,打着科学的名义去蛊惑人心、混淆视听、吸引眼球,但实际上是伪科学,与真正的科学背道而驰。正如媒体指出,这些“健康流言”都是用一些看起来很专业、高深的科学词汇、看似“高大上”的伪科学概念炮制出来的,与原本正确的科学理念混淆,如果人们科学素养不足或不够理性,很容易上当受骗。
专家表示,所有涉及人身伤害或者影响健康的问题,人们总是倾向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给伪科学提供了可乘之机。比如“隔空充电产生强辐射”流言,真相是无论哪种方法的隔空充电,其技术基础都离不开电磁波,而电磁波会产生辐射。不过,讨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必须考虑辐射量,如果充电功率不高,对人体影响则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这类“健康流言”,虽然有权威的辟谣,但由于对科学技术缺乏系统了解,现实中总有人会从最初印象出发得出结论。此外,面对自身关切的信息时,如果进行错误或过度联想,也可能中了流言的圈套。如“每天喝点红酒”,根本就起不到软化血管的作用,反而会造成负面影响。
“健康流言”的传播,有着复杂的社会心理因素,必须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一方面,加强对社交平台和自媒体的管理,加大对不实信息和谣言的打击力度,对有组织、有利益动机的传播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另一方面,放大主流媒体和权威专家的“高品质”声音,锲而不舍地普及科学知识,努力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作为普通民众,在面对各种各样的健康信息时,也应保持理性,多点科学质疑精神,学会辨析和甄别,不给伪科学可乘之机。(德化文明网 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