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扭曲翻转教学的本质

09.12.2014  18:37

  近日读到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秋月老师写的《“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一文(发表于《上海教育科研》2014年第8期),主要内容是对正在火热中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进行批判、修正或“冷思考”,读后觉得有诸多地方值得思考和借鉴,但有些观点不敢苟同。

   首先 ,王秋月教师认为,微课(慕课)与翻转课堂本质上是接受学习而不探究学习,因而是违背新课程改革的。理由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人们提倡由过去的“接受性学习”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所谓“先学后教”(探究学习)就是在老师没有讲授之前让学生自学课本,并特别强调在课堂上自学,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再进行点拨。而现在的“慕课”是“先听课”。学生在家里或课外不是自学课本,而是观看教师的讲课视频。学生不用自己探究,教师把重点和难点都进行了分解,甚至对课文的分析或对例题的解题步骤都讲得很具体,学生只用做练习题就可以了。因此,翻转不是探究的,是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反对学习过于强调或习惯于“接受性”,提倡“探究性”但不等于认为全部学习都是排斥“接受的”。如果说“看视频”不是探究学习,那么“自学课本”也不能说就更具有探究性。事实上,自学课本不仅没有探究性,而且从接受知识的角度看,自学课本的效果也并不好。绝大多数的学生是不可能通过自学课完成学习任务的。几乎所有通过“自学课本”的实验都是走过场。事实上,王秋月老师并没有真正理解翻转中的视频和翻转过程。视频仅仅讲解一些基本知识(如基本概念等),真正的探究和深度学习是在翻转课堂上。另外,视频学习知识可视化和动态化等特点,比自学课本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其次 ,王秋月老师认为,“慕课”与“翻转课堂”会加重学生的课外负担。王秋月老师先大篇幅强调减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再讲其“增加负担”的理由是,如果每节课课前都让学生在家自学15分钟,中小学一天6-7节课,至少要有5节新课,就需要观看75分钟的“微课”,这还不包括学生看后理解消化和做练习的时间,更不包括中学生必要的课后复习作业,能不加重学生的课后负担?另一个理由是一些视频是“应试教育课堂搬家”。

  对于减负,笔者也非常赞同。“课堂搬家”也是微课开发应该避免的。但对于微课和翻转课堂必然增加学习负担,笔者不能同意。我们对翻转教学是有严格要求和严格控制的。 一是 要求视频短小精悍,花很少的时间能解决学习问题。 二是 思考和测试题的数量很少,不能完成的可以留到课堂上完成。视频要求做得有用有效有趣,互动、讨论、展示、质疑也学生喜欢的学习形式,何来增加负担一说呢?况且,翻转后的“课堂”比王秋月老师构想的“学生自学不会的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小组合作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来解决,大家都不会的再由教师点拨来解决”更有探究性。王秋月老师以“杜郎口中学用课本翻转”(以杜郎口中学为代表的完全翻转课堂模式则是在课前让学生学习课本,课上主要是讨论交流、展示)(备受争议)而没有使用视频,来否定基于“视频”的翻转课堂就更加没理由了。

  不过,王秋月老师虽然否定了翻转教学,但还算手下留情,没有全盘否定微课(慕课)的作用。认为“慕课”和“微课”是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实现的,其积极作用不能低估。但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它既适于教师在备课时借鉴学习,也适于转化学习困难的学生;既适于家长辅导孩子,也适于学生的课后复习;既适于缺课学生的补课和异地学习,也适于假期学生的自学。

  笔者认为,按照王秋月老师的推论,既然微课不能代替教师的课堂讲授,翻转教学就没有了依托和凭借。实质是以另一个方式进一步否定翻转教学。

  那么翻转课堂的本质是什么呢?笔者认为,翻转课堂的本质是智慧教育。

  现代智慧,就是批判性思维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对世界及人自身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良好的价值取向)。智慧教育就是以发展人的智慧为目的的教育。它以多样性、差异性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者思考和创造,并以各种协作交流,促进思维碰撞升级的方式开发思维的潜能,发展智慧。翻转教学,在课外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以优质的教学视频解决基础知识学习,在课堂上进一步深入讨论和探究,内化知识并促进思维和智慧的发展,是一种名副其实的智慧教育。

  如网友如水所言,王秋月等教师反对翻转,是因为没有实践过翻转课堂,所以他们按照传统课堂的思路想象翻转课堂的问题。一方面他们的意见确实有利于我们思考解决或避免翻转实验中的一些问题。但另一方面这些声音也的确对翻转造成一些困扰,希望实验的老师能正确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