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破难点 倾力执行为民生
04.05.2017 11:52
本文来源: 法院
柔性执行
法官善断家务事
“阿惠,欢迎你回来家里泡茶。”随着巷口小铁门“哐当”倒地,大嫂林某关掉手中的切割机,趁着噪音与火花顿消的空隙,对着准备搭手搬铁门的小姑子阿惠说道。看着一巷之隔的姑嫂携手拆除铁门,清理杂物,重修旧好,集美法院执行局的干警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感人的这一幕发生在今年的春分时节。林某和阿惠两家祖厝原来是同朝向、墙贴墙的格局。2010年,小姑子阿惠翻建房屋时,主动退让两米,形成一条小巷。但一时贪利的嫂子林某不仅没理解小姑子的善意,反而在巷子两端安装了铁门,将自家杂物堆放其中,侵占了这条小巷。之后,两家便因此纠纷不断。
2015年12月,集美法院经审理判决林某拆除两屋间铁门,清除杂物,返还侵占之地。但面对生效判决,林某却拒不腾退,阿惠不得不再至法院申请执行。
清官难断家务事!执行局一科科长谢礼感到有些棘手。“此案不宜采取强制腾空的执行措施,因为强制腾空的是小巷,留下的可能却是鸿沟。”谢礼向记者道出当时的想法。
为顺利化解纠纷,谢礼多次邀请村干部分别到嫂子和小姑子家泡茶,用闽南人独特的社交方式,详细了解该案脉络,分析相关的法律知识,交流“三尺巷”的礼让典故,修复两家人的感情。
在谢礼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春风化雨,姑嫂两家冰释前嫌,捐弃旧怨,于是就出现了前面携手恢复原状、重修亲情的一幕。
“对于处理亲属间的法律纠纷,我们往往比较慎重,在依法执行的前提下,拓宽执行思路,从传统道德习俗中寻求解困之策,着力引导当事人平和化解矛盾,在确保案结事了的同时追求人和的社会效果。”执行局局长张庆东说道。
发生在集美的“三尺巷”纠纷得以顺利化解,正是集美法院执行局将群众放在心里,依法执行却不失柔情,既圆满执结案件,又修复了两家的感情,实现了双赢的效果。
为民执行
织起司法保障网
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是集美法院执行干警们铭记于心的重点工作。
“将民生权益时刻记在心上,用行动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困难群众的涉执行问题,我们一直在积极努力。”张庆东对记者说。去年12月,在集美法院执行局,一起执行案件顺利解决,一位癌症申请人得以有钱款继续就医,彰显了集美法院执行干警用行动践行司法为民的真正意义。
家住集美的老朱,由于罹患癌症,丧失劳动能力,便打算靠出借款项赚取利息维持生活。2012年,他将50万元积蓄借给陈某甲和陈某乙,双方约定:陈某甲和陈某乙需定时支付利息给老朱。但自2015年8月开始,陈某甲和陈某乙便不再支付利息给老朱,亦未偿还本金。
无奈之下,老朱将陈某甲、陈某乙起诉到了集美法院。审理期间,二人拒不到庭参加诉讼,法院依法缺席判决陈某甲、陈某乙向老朱偿还欠款和利息共计59万元。因陈某甲、陈某乙拒不履行支付欠款的义务,急需这笔钱治病的老朱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阶段时,法官发现被执行人不仅四处举债、欠债较多,而且还是多家法院的被执行人,暂无可处分的财产。
陈某两人渺无音讯,而老朱却等着这笔钱款去治疗。面对与时间赛跑的生命,集美法院执行法官决定全力寻找二被执行人,尽力拿到这笔执行款,为老朱的治疗赢得时间。
集美法院执行局立即通过厦门市首个执行微信公众号“集美执行在线”发布悬赏执行,在获得二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后,迅速赶赴两百多公里外的财产线索所在地,可该财产已被其他法院冻结。案件的执行线索到这里似乎断了,然而法官却不愿意放弃,这是一场关乎生命的执行行动,法官不放弃任何一种可以查找到二被执行人及其财产的办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法官在向警方寻求帮助后,成功利用手机定位功能找到了陈某甲。2016年12月的一个周末,执行干警们将陈某甲、陈某乙抓获,并带回法院。
在集美法院,老朱与陈某甲、陈某乙经过沟通却依然无法达成协议,法院遂决定拘留陈某乙,由陈某甲负责筹款。三天后,陈某甲与老朱达成和解协议,并立即支付执行款,法院也提前解除了对陈某乙的拘留措施。
“这下医药费有了着落,咱再也不用愁了!”申请执行人老朱激动地说道,并将书写着“秉公执法,为民解忧”的一面锦旗送到了集美法院执行局,感谢他们高效、人性化执法,为他维护了合法权益。
张庆东对此坦言,“认真关注每一起涉民生权益的案件,构织起民生的司法保障网,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满足贫困群众司法需求,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创新执行
情法成效两相宜
在保障执行案件法律效果的同时,追求良好的社会效果,是集美法院执行局一贯坚持的工作原则,这也是他们广受人民群众点赞的成功秘诀。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起由集美法院执行局帮助企业寻得投资以盘活企业来促进案件成功执行的新鲜事。
原来,厦门一家汽车4S店老板因盲目投资导致资金链断裂而四处举债,甚至将店内已出售、已收定金的新车合格证抵押给了银行,致使上百位准车主无法取车上牌。受害的车主们与部分欠薪的员工陆续起诉至法院、陆续申请执行,在社会上造成较大影响。
“这家4S店濒临破产,如果简单把4S店剩余资产拍卖分给申请人,虽然程序上无可非议,但众多申请人的权利却无法得到保障。执行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进一步酿成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张庆东向记者分析当时的情况。
为此,执行法官进一步查清案情,经过一番努力,执行法官发现4S店地上建筑实际投资1000多万元,经济效益较好,只是因为其他方面的投资失误才出现濒临倒闭的局面。为救活这家4S店,更好地保障申请人的权益,集美法院执行局不断走访各地商会、行业协会,终于为这家4S店寻得投资人。同时,执行法官们又积极沟通并说服4S店土地业主,在保证其利益的情况下,允许新投资人继续使用地上建筑。
在集美法院执行局的努力下,土地业主拿到了原4S店欠付的租金,员工们拿到了拖欠的工资,受害车主们终于可以取车并获补偿,而新投资人将获得4S店全部权益。就这样,一家濒临破产的汽车4S店牵涉的执行案件,经集美法院执行局法官的积极努力,得以圆满解决。2017年1月,4S店重新开业、恢复经营。
“为打赢用两到三年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我们法院执行局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断创新执行方式,做到既切实破解执行难,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还能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真正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集美法院院长温文华说道。
温情执行
绿色通道护民生
2017年1月12日下午,在执行法官冯文瑞的陪同下,被执行人黄某的配偶提着水果篮来到申请执行人柯某家,看望已经躺床两年多的植物人柯某,并亲手将赔偿款1.8万元交到柯某父母手中。“我们将继续筹措钱款来支付剩余的赔偿款。”黄某的配偶向柯某家人郑重承诺。
原来,在2014年9月,黄某驾驶货车与驾驶摩托车的柯某发生碰撞,造成柯某颅脑急性特重型损伤。经交警认定,黄某负事故的主要责任,柯某负事故的次要责任。经司法鉴定,柯某被评定为一级伤残,处于植物生存状态,需终身护理。柯某向法院提起人身损害赔偿诉讼,集美法院经审理判决黄某应赔偿损失共计98万多元。但黄某却未按生效判决履行法律义务,柯某只好申请强制执行。
集美法院执行局对此案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研究执行策略,要求加大执行力度,加快执行进程,争取尽快实现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对于人身权侵权案件等重大涉民生案件,我们都会开辟立案执行绿色通道,要求快立快执,尽快尽力实现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张庆东对记者介绍道。
执行法官积极查询被执行人黄某的银行账户存款、房产、车辆产权、股票、公司股权等财产信息,未发现黄某有可供执行财产。经进一步调查核实,被执行人黄某并无固定职业,而妻子在家带孩子,家庭经济并不宽裕。在巨额的赔偿款面前,黄某选择了逃避法律义务。
为了促使黄某主动履行法律义务,集美法院一方面加强了执行威慑惩戒,对黄某依法司法拘留十五天;另一方面,冯文瑞采用攻心策略,与黄某进行深入细致的谈心,详细告知柯某的家庭困难及后续治疗费用缺口巨大的实情,说明黄某逃避执行的严重法律后果。经过多次教育与努力,黄某终于认识到先前逃避执行的错误,化被动执行为主动履行。
“我已经找朋友先行筹到8万元,转入了我被法院冻结的银行账户。”黄某主动联系执行法官。原来,黄某通过与朋友商量,为朋友打工一年半,然后提前预支工资款5万元并借款3万元用于偿还执行款。黄某同时保证以后每个月至少偿还柯某执行款800元。
虽然黄某目前支付的执行款离赔偿款数额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柯某的家人看到了黄某努力还款的诚意。最终柯某的家人选择谅解黄某,并同意黄某承诺的还款方案,同时申请将黄某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撤销。
为缓解柯某后续治疗费用缺口较大的经济压力,执行法官鼓励和帮助柯某的家人在轻松筹公益平台上发起筹措柯某后续治疗费用的大病众筹,在执行局的干警们积极帮忙转发下,共获得762人次提供捐助,筹措款项24813.98元。
“众筹后续治疗费用的温情行动得到很多爱心人士的帮助,也体现我们执行法官将当事人的困难放在心上,做到想当事人之所想,急当事人之所急,让当事人感受到我们的执行温度和司法温情,切实增强了司法公信力。”温文华总结道。
《中庸》有言:“致广大而尽精微。”集美法院通过一件件具体的执行案件,穷尽执行措施手段,创新执行方式,增强执行威慑惩戒,提高执行效益质量,让每一起案件的当事人都能感受到执行的司法力度与温度,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感受,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林倩
本文来源: 法院
04.05.2017 11:52
仙游法院创新提炼“三多四化”金融审判执行机制
自金融审判专业合议庭设立至今,法院
龙岩新罗法院诉前化解一起知识产权纠纷案件
日讯 日前,法院
莆田市秀屿区人民法院念好“四字诀”做好日常监督
近年来,莆田市秀屿区人民法院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