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海洋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纳入海上福州建设项目

06.03.2017  20:09

  福州新闻网3月6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黄凌 通讯员 林莹)记者昨日从福建农林大学获悉,该校海洋研究中心的海洋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已纳入海上福州建设项目。该平台集农林大学海洋、生物、水产、食品加工等多学科专家,实现不同学科间资源共享,为全省海洋渔业产业提供新信息、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工艺、人才培养与培训等服务。今后,所有海洋与渔业类企业只要登录该平台网站,就能便捷地获取专家指导,提升企业科研水平。

  福州的海洋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20%,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占全省比重达31%,位居全国前列。该校海洋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负责人、海洋研究中心刘斌教授告诉记者,虽然福州市海洋经济成效显著,但海洋渔业科技创新体系尚不健全,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深度不够,仍以粗加工为主,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目前,大型企业拥有较多专家团队资源,但中小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较为欠缺,成立海洋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势在必行。

  刘斌介绍,农林大学的海洋、生物、水产、食品加工等学科处于全省先进水平,近年来在帮助我市海洋与渔业类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例如,食品科学学院研究员陈丽娇等帮助福建海壹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实现低价值红肉鱼类的高值化利用,帮助连江官坞、天源海带公司实现海带深加工自动化,该院副教授方婷等指导海壹公司将鱼糜预煮水进行冷冻浓缩,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不但减轻了对环境的压力,还节省了费用支出。

  即便如此,对于企业来说,单个专业领域对他们的帮助还是有限,对此陈丽娇感慨良多。她说:“农大的专家教授通常单个面对企业,往往只能解决企业某些领域的技术难题,而企业的技术改良和产品研发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平台建立后,解决企业问题不仅更加高质、高效,各学科的专家之间也多了一个沟通平台,实现更便捷的跨学科学术交流。”目前,该项目已建立起53人的研发团队,其中高级职称30人、中级职称19人、初级职称4人,具有博士学位43人。

  下一步,该项目还计划引进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国内外企事业单位相关研发人员。“我们正在开发网站平台,今后企业一旦遇到难题,就能通过搜索引擎进入平台,查阅相关专家、资料,并通过后台服务人员与专家第一时间对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刘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