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文明城市需要“韧劲”

07.01.2016  10:45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就是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让群众能切实感受到创城带来的改变,通过点滴的提升让市民认同创城、拥护创城、参与创城、热爱创城,这才是创城的根本目的。创城的过程,其本质就是不断地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的过程。

  眼下,莆田市正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行走城区,我们会欣喜发现,昔日路边乱堆放的垃圾没有了,一条条街巷、河道更加整洁干净了,“牛皮癣”少了,围挡围墙上生动活泼的公益广告多了,市容环境大为改观,文明创建取得的实效有目共睹。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利民举措,一些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都在创建行动中得以解决,市民拍手称快。但在感受到创城带来好处的同时,也有些市民担心,文明城市创建会不会只是“一阵风”,刮一阵后又恢复原样。

  市民的这种担心并非多余,个别城市的文明创建活动如同“昙花一现”,无疾而终。当前,对莆田来说,文明城市创建不只是一块奖牌,一种荣誉,更是一项系统的长期任务。迎检过后,保持创建工作“不断线、不降温”,实现常态化,方能算的上真正的城市文明。

  所以,笔者认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需要广大群众的“认同感”,让广大群众从思想意识中达成一个共识,得到他们的最大支持与参与,形成共创的意识,实现人民群众才是创建最大的靠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让群众有“受益感”,其实创建工作本身就是为民办实、为民解难题、为民谋福利的工作,它涵盖了社会民生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要的是政府有所为有所位,让利的是民众有甜也有乐,实现的是便民、利民、为民,不能是一阵“旋风”,搞得适得其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让群众有“共享感”,文明城市不但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且也极大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在政府获得政绩的同时,人们也共享了社会资源的优越性,共享社会文明的幸福感,共享社会进步的亲切感。

  因此,从政府层面来说,要把这次创建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探索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以体制机制促创建的常态化。作为市民,要以主人翁的姿态,保持创建热情,积极参与,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个人行为与城市的美丽相得益彰。 (城厢区委文明办  谢黎明)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