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分级诊疗”难题? 福建省政协常委刘健提出9点建议

11.01.2016  23:38

  福建省政协常委、民进福建省委副主委、福建省肿瘤医院乳腺内科行政主任刘健作客新华网“2016福建两会”访谈室,为“分级诊疗”难题支招。魏凯 摄

  福建省政协常委、民进福建省委副主委、福建省肿瘤医院乳腺内科行政主任刘健接受新华网专访。魏凯 摄

  新华网福州1月11日电(陈翊群 王文清 实习生 林晓梅)一边是大医院人满为患,另一边是小诊所无人问津。分级诊疗制度说了多年,却难以落到实处。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福建省政协常委、民进福建省委副主委、福建省肿瘤医院乳腺内科行政主任刘健作客新华网“2016福建两会”访谈室,为“分级诊疗”难题支招。

  刘健介绍,分级诊疗实际上就是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让基层医疗机构发挥作用,同时,也减轻大医院的压力。

  目前,分级诊疗制度在福建不少医疗单位已经开始试点。刘健介绍,在试点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分级诊疗制度难以落实到位。一是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硬件设施基本不能满足“首诊”的基本要求。二是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人才缺乏。三是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尤其是全科医生欠缺。四是信息化平台不健全。

  如何破解眼前的难题?刘健提出了9点建议。首先,分级诊疗要根据各地实际“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试点模式,比如三明医改成为一种先进的模式,这种模式要根据实际情况推广到适合的地方。其次,设立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硬件设施的标准。根据我国常见疾病诊疗标准,配备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硬件设施,如CT、MRI、全自动学生化分析仪等,以基本满足“首诊”要求。

  此外,基层医疗机构要按人口数量标准配备全科医生;健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进修、晋升等制度;在坚持群众自愿的前提下,加强宣传和引导;合理使用差异化支付政策,鼓励和奖励群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完善对口帮扶制度,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医疗信息化水平;全面执行医生多点执业制度,有效缓解名医“供不应求”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