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不少分类垃圾箱形同虚设 法规和意识仍欠缺

03.07.2015  09:44

  市区道路基本设置了分类垃圾箱。

  福州新闻网7月3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林晗/文 叶义斌/摄 实习生 蒋雅琛)近年来,福州不少街道和小区放置了分类垃圾箱,用于分类回收垃圾。但记者近日走访发现,不少分类垃圾箱形同虚设,市民垃圾分类意识仍然缺乏。

   市民扔垃圾习惯随手一丢

  昨日上午,在晋安区一小区内,记者看到物业摆放的3个垃圾箱,分别为“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3个垃圾箱内装的垃圾都差不多,没有发现明显差异。在“可回收垃圾箱”内,记者发现里面除了一些可回收的塑料瓶和易拉罐以外,还有一些塑料袋和果皮等。

  在“厨余垃圾”箱内,同样也有纸皮和塑料瓶等垃圾。更靠近道路的“可回收垃圾箱”里装的垃圾比里侧两个垃圾箱都满。“很少有居民会把垃圾分类好,按提示投放。”居民刘先生表示,虽然分类垃圾箱投入使用已经有几年了,但很少有居民会按要求投放,哪个垃圾箱比较空就把垃圾丢哪里。

  在乌山西路,记者看到,每隔100米左右就放置着一个分类回收箱,分别为“可回收”“不可回收”和“投烟处”,但记者驻足观察20分钟,发现部分行人扔手中垃圾时,都没有注意箱子的分类,而是随手丢弃。“分不清哪个是回收的,哪个是不回收的,就随便扔了。”一名市民说。

   缺法规缺意识缺资金是主因

  据了解,从2009年开始,我市在几个条件较成熟的小区先行试点,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置。“大部分小区都流于形式,因为种种原因而流产。”市环境卫生管理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我市垃圾分类进展并不理想。

  看似简单的垃圾分类,为何实行起来困难重重?业内人士表示,缺法规、缺意识、缺资金是主要原因。

  “目前我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尚未立法,相关部门职责不明。”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职权有限,很多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只能协调,不能靠行政命令,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遇到很多阻力和困难。

  其次,市民缺乏相应的环保意识,也让垃圾分类困难重重。“虽然有关部门做了不少宣传工作,但效果并不明显。”该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垃圾分类的氛围不够浓厚,市民环保意识不够强,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也不高。

  此外,资金缺乏也让垃圾分类的推广困难重重。“我市垃圾分类的专项费用由各区自行解决,但各区又没有安排经费年度预算,从而影响试点工作开展。”该负责人表示,要解决经费问题,就要学习杭州、广州等地的做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经费由市、区共同承担。

   垃圾分类意识须长期养成

  “推广、实现垃圾分类,最重要的是提高市民的意识。”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教授谢宏忠认为,垃圾分类需要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实现垃圾分类要从理念抓起,让市民理解为什么要分类、怎样分类,提升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水平,从而鼓励市民垃圾分类的行为。“可以让志愿者到小区内,引导市民进行垃圾分类。

  “推行垃圾分类,还要完善垃圾处理终端,不要将收集来的垃圾分类混合处理,这样等于做无用功。”谢教授表示,政府应该加强相关设施投入和收集终端的处理设施配置,让市民看到垃圾分类的决心和成效。生产厂商在生产时,可以标注所属的垃圾类型,让市民有更好的判断。

  市环卫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则希望尽快立法,出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条例,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按职能分工落实责任,齐抓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