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05.01.2016  11:26

  分析

   A 配套不行交通不便

  王锋指出,目前福州的库存积压大多出现在开发区、新区,也折射出地产开发以住宅先行的模式存在不足。目前新区的开发模式大都是先卖地建房,后建设配套设施,政府的管理、规划行为滞后于开发商的市场行为,造成配套跟不上,购房者不愿意买。

  在东南快报记者的走访中,一位单位在空军医院的叶女士也说了自己的担忧,她此前一直想买闽侯上街万科又一城的房子,因为离单位并不算太远,价格也在承受范围,但后来看到了周围的环境和配套后就放弃了,她直言,万科又一城的配套没有想象中发展得好,在那里买房,生活很不方便。像叶女士这样考虑置业问题的并非个案,不少经济实力稍强的购房者都会选择配套设施较强的区域。

  张伟霖表示,如今福州购房的主力军是刚需客群,买房的目的大都是居住,正是因为存在这些不便利,所以购房者不愿意买,库存也在不断积压,而库存一大,开发商的资金链就会出现问题,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不得不降价抛售,降价卖得出去就会引发高价买房的业主不满造成纠纷,卖不出去,开发商就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所以高库存严重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是必须重视切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这些问题的存在正警醒政府和开发商在今后应优化房地产开发模式,尤其是新城区的开发。应该汲取金山、五四北等新区开发以住宅先行的经验教训,未来居住区开发应该提倡基础设施、商业配套、生活配套设施先行的模式。同时,他也指出,在一个新住宅区的形成过程中,政府的重视、政策扶持相当重要,如公交网络的铺建、教育资源的投入等,才能避免“空城”的出现。

   B 涨价依旧是“最大杀手

  按照中原地产提供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福州品牌房企的库存压力有所缓解。截至去年11月30日,融侨集团在市区的住宅存量为83387㎡,而泰禾的住宅存量是62009㎡,阳光城住宅存量则是125552.6㎡。从数据上来看,阳光城的存量偏高。

  业界人士的观点是,目前仍然是去库存的攻坚时刻,涨价很有可能造成有价无市,是楼市去库存攻坚战中的“最大杀手”。而佐证这一观点的则是房地产交易中心的每周交易监测数据,可以看出,去年11月份、12月份以来,市区的成交量也从最高的周成交800多套一路下滑至500套,600套之间徘徊,而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区某些楼盘开始涨价所造成的成交下滑。

  “当土地屡屡拍出高价,开发商知道自己的房子可以卖22000元的时候让他们只卖20000元,这是非常痛苦的事情。”一位不愿意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东南快报记者,但这也需要开发商能够充分认识到目前库存的风险性并未解除。

  他表示,拿融侨、泰禾、阳光城等品牌房企来说,虽然目前来看,存量的压力不大,不过去年下半年来,他们又开始掷重金于土地市场,接下来也将面临新开工楼盘的建设。涨价并不利于销售,维持健康稳定的市场也是在保护自己。

   去库存 路在何方?

  在王锋看来,目前楼市库存的最大压力还是在近郊区域,而这些区域虽然库存量较大,但并不意味着行情就会结束,除了开发商发挥主观能动性之外,更亟待解决的是人口格局的突破与购买力的增加,这有赖于轨道交通、路网建设以及商住配套的不断完善。

  而地产商的定位也要随之改变,以前是城市开发商、要向着城市运营商、配套服务商的角色改变。按照目前福州近郊的情况,房地产急也急不来,要等,起码需要2-3年的培育期。在此期间,开发商应该沉下心来专注于提升产品的软硬件实力,而不宜再盲目扩张。

  张伟霖则表示,市区的库存去化也面临着充分竞争,“没有竞争哪会有好产品。”以前市场是单边市场,粗放管理都可以挣到钱,但现在充分竞争之后就要求企业采取精细化管理和好的理念、模式等,社区物业管理服务成为开发商争夺焦点;在“双创”氛围下,共享办公空间等新模式已经诞生。此外,除了产品创新之外,价格方面开发商一定要更为理性,比如去年年底这一波行情,还是建议应该以优惠带动走量的形式再削减库存,而不是盲目提价而错失走量的好机会。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