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打破出租车公司垄断关键在于斩断牌照利益链

12.01.2015  13:40

  中新网1月12日电(王槊)国内出租车行业最大的顽疾在于,一块小小的经营牌照使各地出租车公司和当地地方政府之间扯上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打破出租车行业垄断经营的现状,首先要做的就是斩断这些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

  近日国内的出租车行业颇为引人注目。先是沈阳、南京、青岛等地出租车司机相继出现集体罢运,抗议份子钱过高和黑车泛滥等问题,后又有西安上海召开出租车调价听证会酝酿上涨运费,再有网络专车服务在多地被定性为非法营运,面临发展尴尬。事实上除了网络专车被禁算是个“新闻”,其它几样近年来几乎每年都有类似事件见诸报端。

  国内出租车行业有几个老大难问题——乘客打车难、司机收入低、打车价格贵——这些问题每年都会被拿出来说上几回,最后将症结归咎于出租车公司的垄断经营模式,今年也不例外。但任凭乘客年年抱怨,司机年年抗议,媒体年年喊破嗓子,位于事件中心的出租车公司却始终岿然不动,份钱照收,乘客还是打车难,司机仍然收入低。此种怪象由来已久,却丝毫无改。

  笔者认为,作为一项服务型行业,无论组建出租车公司还是招募出租车司机,其首要目的应当是服务公众,其次才是盈利、赚钱。但现实状况却恰好相反。公众对国内出租车行业的服务水平怨声载道,出租车公司却兀自赚得盆满钵满。资料显示,上海一块出租车牌照的转让价格被炒到50万元以上,沈阳出租车牌照价格则到了80万元,而一辆出租车每月要上缴的份子钱,少则数千元,多则上万。再以北京为例,北京当前有出租车近7万辆,每辆车每月上缴份钱3000~9000元不等,即是说,每月仅司机上缴的份钱就有数亿元之多。且不问这巨额份钱流入了谁的腰包,出租车公司在大量敛财之后是否真正起到了管理作用,出租车行业的服务水平是否真正得到提升,高峰期拒载、打车难等问题又是否得到了解决?在这些话题上,公众最有发言权。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具备公众属性,理应优先为公众服务的出租车行业,为何会成为少数企业或个人的敛财工具,谁又应该对这种局面的形成负责?恐怕各地的地方政府难辞其咎。而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地方政府的“不作为”,而是“乱作为”。国内出租车行业采取政府定价及发放特许经营牌照,无论是基础运价制定、燃油费收取,还是运价调整,均由地方政府牵头完成。作为具有公众服务属性的行业,政府采用行政手段干预定价并无不妥,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公众抱怨打车难、出租车高峰期拒载、油价连续下调出租车燃油附加费却未见减少的时候,地方政府并没有站出来,而在出租车司机罢运、专车服务分流运力,出租车公司自认为既得利益遭受威胁的时候,地方政府却站出来了。

  迄今为止,已有多个城市爆发出租车司机罢运事件,地方政府最常见的干预办法并非责令出租车公司降低份钱,亦非采取放开出租车公司经营许可,引入更多公司进行竞争的经济手段来进行市场调节,而是采取最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涨价和查禁专车服务,直接把出租车公司和司机之间的矛盾转嫁给需要打车出行的公众身上。所有这些手段看似维护了司机的利益,实则保护的却是出租车公司的利益,而这种保护是建立在损害了公众利益的基础上的。

  地方政府如果跟企业走得太近,难免会引发一些猜疑。借用新华社的说法,“由政府部门严格控制准入的经营权,很容易滋生钱权交易和腐败寻租,百害无一利”。与其背负“权钱交易”“腐败寻租”这样的猜忌和恶名,地方政府不如早日从这些纠葛中抽身,把市场的东西还给市场,自己只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如果说只是贪恋出租车公司所能带来的税收和就业机会,那么大可不必。未来这块市场放开,经济活跃,新加入的企业所能创造的税收、产值和就业机会将远比现在可观得多。而对于市场中一些新生事物如专车服务,与其一棒子打死,不如与相关企业坐下来共同探讨发掘可持续的发展之道,把这项服务用好,管好,使其更加规范化,进而刺激现有的出租车公司在压力之下得以求新、求变,展开良性竞争,推出更好的出行服务,让公众更加满意,企业有更多收益,政府有更多功绩,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而从国家层面,更应根据国内出租车市场的发展现状,尽快废止早已落后于时代的出租车特许经营制度,代之以更为灵活完善的管理条例和发展指导意见,进而打破这一行业持续多年的垄断、封闭的经营模式。事实上,对于一些一度被视为“雷打不动”的垄断经营行业,国家已开始制定与时俱进的政策法规,运用引入外部竞争和灵活的市场机制等手段破除垄断。例如,从去年6月开始,反垄断风暴开始席卷国内汽车行业。国家相关部门先后批露进口汽车存在暴利现象,公布主要汽车企业产品零整比,对部分涉嫌垄断的车企开出天价罚单,并出台新规鼓励汽车“平行进口”,试图以一系列行动打破少数大车企垄断国内汽车市场的局面。这一系列举动显示出中国政府已意识到垄断经营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阻碍,并试图加以纠正。汽车行业如此,出租车行业也没有任何理由例外。

  令人欣慰的是,1月8日,交通运输部针对多地专车服务被禁一事表了态,称“专车服务对满足运输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需求具有积极作用,各类专车软件公司应当遵循运输市场规则,承担应尽责任,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让使用专车服务的乘客更加安心、放心出行”。这一表态虽未彻底为专车服务开绿灯,却仍然意义重大,因为这相当于在已经板结的出租车行业上开了个口子。未来出租车行业的垄断经营局面必将被打破,这不是有没有必要的问题,而是何时能下定决心斩断地方政府与出租车公司之间利益链的问题。说到底,这只是时间问题。(中新网汽车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