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曾对着留声机演讲 出版过1套6张唱片(图)
图为部分老唱片封面图片。资料图片
图为部分老唱片封面图片。资料图片
用数字化抢救老唱片
唱片诞生于19世纪末,我国有记载的第一张唱片是1904年录制的孙菊仙京剧唱腔,至上世纪90年代初,胶木唱片完全停产。作为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国家音像出版单位,中国唱片总公司保存着13万面唱片金属母版和5万条磁性胶带,其中1949年以前的唱片模板有4万余面,包括许多极具历史价值的孤品和珍版。两年前,他们启动了“中华老唱片数字资源库” 项目,据中国唱片总公司总经理周建潮介绍, 2011年至2012年国家先后两次向“中华老唱片数字资源库”项目拨付了专项资金,项目至今年一季度,已经完成近2万条开盘胶带母版的数字化采录;金属母版的数字化工作难度较大,但也完成了6000多面。
走进中唱的“唱片模板库”,我们看到的是一排排高高矗立的铁架,上面是密密排列的唱片模板;而另一个库房内存放的则是母带,即音乐胶带,在圆盘形的塑料片上,一圈一圈地卷着大约5毫米宽的黑色带子,盒带就是从这里拷贝过去的。所有这些,都是珍贵的文物。
在库藏的各类珍品中,有孙中山的讲话录音。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用事先写好的文稿对着留声机演讲,之后根据这段演讲出版了1套6张唱片。这里还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也有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戏曲名家唱片。自新中国成立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的几乎所有歌曲、器乐、戏曲、曲艺等作品,在这里保存的唱片中也都可以寻觅出来。我们可以听见聂耳亲自演唱的《打砖歌》, 听见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的首版唱片录音,还有大同乐会1925年演奏的《春江花月夜》、阿炳亲自演奏的《二泉映月》的钢丝录音、曾侯乙编钟文物出土后唯一一次真品演奏的录音“千古绝响—曾侯乙编钟音响”。
经过100多年发展,我国的唱片产业所积淀的资源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其中存有极其重要的版权资产,但由于资金、人手、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很长时间内并没有得到妥善保护和有效开发。这些珍藏一旦毁损,就永远无法挽回;如果缺少利用,就只能沉睡在库房里,成为具有珍贵版权的“废资产”。因此,对老唱片的抢救刻不容缓。
抢救如果只是重新储存,最终依然是搁置。周建潮说,随着老唱片数字化采录工作的推进,多家数字音乐内容运营商已先后与中唱接洽谈判,在数字音乐网络增值业务等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中唱也与中国移动等通讯运营商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沉睡已久的宝贵版权资产有望通过手机铃声、音乐下载等方式与消费者重新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