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国际化”需高远的“国家思维”

27.08.2015  17:04

        2015北京国际出版论坛25日举行,主题为“出版国际化的战略选择”。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主席严隽琪,中宣部副部长庹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等出席。严隽琪指出,出版国际化应当重点关注国际读者需求,我国出版业对国际市场的需求分析和风险掌控能力、对西方读者品味和需求变化的感知灵敏度、对国际主流渠道的介入和运作能力,都有待提高。庹震表示,出版界要积极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推出更多融通中外的精品佳作,加快国际化步伐,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引导国际社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8月26日《光明日报》)

      无论是严隽琪指出的我国出版业要国际化,还是庹震部长指出的出版界要积极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推出更多融通中外的精品佳作,加快国际化步伐。都是站在“出版国际化”的战略高度为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引导国际社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有效举措。如何实现我国出版业国际化,这就预示我们的出版业不能只关起门来搞自己的“中国作坊”,更要有高瞻远瞩的“国家思维”,如此才能真正为我国的出版业推向国际路径。

      “出版国际化”如何具有高远的“国家思维”,必须要求我们首先要有一流的出版人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出版人是中国出版走上国际的技术权威。因此,做好翻译人才的培养工作非常重要,要积极遴选、建立一支熟知海外读者思维方式、阅读习惯、语言特点的中青年翻译人才队伍,才能真正将传统的中国出版中的五千年中华文明成果和当今的中华灿烂发展的历程结合活版本,不仅为读者带来文明的精神食粮,更为中国的读者了解世界,让世界的读者了解中国提供优秀的出版物,以此推动人类文明的更大进步,诠释伟大的时代精神。

      “出版国际化”要有高远的“国家思维”,还必须要求我们加强和国际出版交流合作频率,用庹震同志的话说,就是与国际合作比以往更加必要、更加迫切。比如在当今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外出版交流合作,就是形成出版资源互联互通、渠道共享共用、内容共同开发、产业共同发展的出版交流合作新格局一次尝试。只有努力提升中外出版交流合作的内容品质,才能看到我们在出版业上的问题所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进步,打造中国走向世界的精品力作。我们要有虚心求教、永不自满的学习热情,更要有开放融合的气度,这才是出版国家化站得高看得远的“国家思维”。

      “出版国际化”要有高远的“国家思维”,更要求我们积极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出版企业,重点扶持一批外向型骨干企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版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这也是从政策层面保证了中国出版企业走出国门,站在国家的思维高度发展壮大出版企业的政策引领。今后,我们只有不断将出版制度走向完善,中国出版企业做大做强就不会偏移目标,才能真正形成我们中国特色又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出版“航母”。

站得高才能离得远,我们的“出版国际化”只有具备了高远的“国家思维”,我们才能全面提升整体能力,真正立足创新,拓展经营领域,为国家出版业国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荔城区委文明办 陈伟)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