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出台政策重金扶持制造业“单项冠军”为的什么
日前,福建出台了《福建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管理实施细则》,提出将对入选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的福建企业,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奖励;对入选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或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的福建企业,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
对不少人而言,单项冠军还是个新词,究竟什么样的企业算得上是制造业单项冠军?
福建省经信委有关人士表示,按照工信部的标准,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是指长期专注于制造业某些特定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的企业。省级单项冠军标准略有降低,但也要求“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5位且省内前3位”。
简言之,“单项”即要求企业专注目标市场,并长期在相关领域精耕细作;“冠军”,则是要求企业在细分领域拥有冠军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地位。
年初,工信部公布了全国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名单。请看福建入选的3家企业——
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关节轴承业界的引领者,主导产品关节轴承品种数、产销量均居全球首位,并为部分国家重点工程提供配套。
泉工股份是制砖设备行业唯一的入选企业,这家企业通过自身数十年的制造经验,结合对德国技术的引进、消化与吸收,掌握了全球最成熟的免托板设备技术,多款新型砖机在全球市场名列前茅。
福建铁拓机械有限公司是沥青搅拌设备及再生设备的专业制造商,其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设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持续多年排名第一,沥青搅拌站出口量全国第一,产品销往50多个国家。
不难看出,它们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名企业,但都专注于擅长领域,产品在全球同行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如果说,单从个别企业的发展轨迹中,还看不出单项冠军的价值和意义,那么不妨再举个简单例子。
对于中国汽车生产企业来说,想要在全球传统汽车制造行业中名列前茅,难度很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行业产业链中没有发言权。一方面,在汽车行业的子行业中,就有中国企业表现优秀,一些零部件生产企业握有重要话语权;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出台各项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少汽车企业也开始发力这片新蓝海,其中极有可能出现这一领域的单项冠军。
同理,福建规模大、体量大的“巨人”企业相对偏少,但我们不乏像龙溪轴承、泉工制造一样“小而美”的制造业企业。但是,其中不少企业都是属于“隐形冠军”,只在行业产业链分工中发光发热,社会知名度则极其有限,可以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首批104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中,山东、江苏、浙江各有22、18、13家入选,在全国遥遥领先,广东、安徽、湖北、辽宁等省入围企业也多于我省。这一方面凸显了福建制造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激励我省挖掘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扶持他们做强做大成为新的单项冠军。
这就不难理解福建率先出台政策,重金扶持单项冠军的初衷。未来,这些国家级或省级的“单项冠军”除了能得到一次性奖励,还能在技改投入、研发创新等领域,享受到与传统意义上的龙头企业、高成长企业同等的扶持待遇。
而在记者看来,扶持单项冠军,至少还有两层现实意义。
第一,呼唤“工匠精神”回归。
全球企业发展有两种模式,一是美国大型企业为代表的美国模式,即通过融资+快速扩张,布局全产业链,做强做大。另一种则是以德国企业为代表的欧洲模式,他们中不少是家族企业,数十年如一日,将工匠精神、家族传承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在某个特定领域做到极致。而福建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多成长于改革开放之后,只有几十年历史,走的自然只能是前者的路子。
然而,无论国内国外,也无论规模大小,但凡成为单项冠军的企业,都是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在毫厘之间倾注大量心血,成功打造精品后依然安于本分、日夜精进的企业。换句话来说,这些富于工匠精神的企业,走的多是欧洲模式的路子。因此,培育单项冠军,便是倡导工匠精神回归,鼓励福建企业走出一条新的成长之路。
第二,引导全社会形成良好风向。在与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不少企业成长的困惑——究竟应该多元化发展还是专注主业?究竟该快速做大还是潜心科研?该坚持原创还是购买技术?……有时候,正是由于少了一点扶持,就让很多具有成为单项冠军潜力的企业动摇了坚守的信心,做出错误的转型抉择。
通过对单项冠军的扶持,有利于营造适合这类企业成长的环境,让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的企业,专注于特定细分产品市场,常葆对自身主业的信心、恒心和定力,从而逐步成长为榜样、行业表率。
从这两个层面看,我省重金扶持单项冠军的目的和意义就不难理解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有效供给与需求不相匹配,优质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福建需要更多的单项冠军,才能切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振福建制造的荣光。(记者 林侃)
【责任编辑:施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