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发布“十三五”减灾防灾规划 提升城市防涝能力

13.07.2016  14:07
  

  省发改委今日发布《福建省“十三五”综合减灾防灾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福建将进一步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福州市城区防洪标准将达到100~200年一遇,其他设区市达到50~100年一遇,。

  据悉,根据《规划》要求,我省将主要推进防洪防潮保障、水资源安全保障、山洪与地质灾害防治、海洋渔业防灾、林业防灾、有害生物防控、气象预警防灾、防震减灾、综合减灾保障、应急指挥救援等十大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到2020年,基本建成满足福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集约高效、保障有力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防洪防潮保障目标:

  福州市城区防洪标准达到100~200年一遇,其他设区市达到50~100年一遇,县级城区达到20~50年一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进一步提升,福州、厦门中心城区能够有效应对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其他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中心城区能够有效应对不低于30年一遇的暴雨。

  水资源安全保障目标:

  在水资源安全保障目标方面,全省新增供水能力21亿立方米,年用水总量控制在223亿立方米以内。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0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50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

  山洪与地质灾害防治目标:

  在山洪与地质灾害防治目标方面,中小河流和山洪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推进水土保持工作,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面积控制在8%以内。

  海洋渔业防灾目标:

  在海洋渔业防灾目标方面,加快建设渔港、避风锚地等,基本实现全省渔船就近避风;完成国家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建设项目,完善海洋观测网布局,实现车载地波雷达和无人机应急等机动监测能力,提升精细化的海洋预警报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沿海市县海洋防灾减灾基础能力。

  有害生物、林业、气象、地震等防灾目标:

  在有害生物、林业、气象、地震等防灾目标方面,省级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网点覆盖的县数达60%以上,动物防疫网络覆盖率达到100%,水生动物病害测报与监测的网络覆盖90%以上的县市;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6%,继续位居全国首位。突发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90%以上。加快建设高密度地震烈度速报台网,减小台网的平均台间距,缩小地震预警盲区;建设海洋地震监测网,提升台湾及台湾海峡地震的监测和预警能力。

  此外,“十三五”规划在应急指挥救援目标方面也十分重视,将完善灾害应急指挥决策系统,提升协同能力,加强灾害应急指挥救援信息化建设,提高水利、地震、海洋、林业和有害生物等救灾应急水平,自然灾害造成的年均死亡人数比“十二五”期间明显下降,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控制在1%以内。

【编辑:陈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