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冷库库容近300万吨居全国前列 10年间增2.2倍

02.06.2016  12:33

  福州晚报6月2日讯(记者 谢充灵)随着生鲜电商的快速发展,我省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也迅速扩容。昨天记者从省商务厅获悉,近年我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十年间我省的冷库库容扩大了2.2倍,目前已有近300万吨,位居全国前列,同时冷藏车数量也增加了4倍多。不过我省冷链物流也存在库容设备陈旧老化等问题,省商务厅称将继续安排省级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在冷链产业加大投入。

  据了解,2005年以来我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全省建成了一批现代化冷库,冷链物流新型装备得到推广应用,低温环境下的仓储、加工、运输配送等设施协调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据不完全统计,至去年底,我省冷库总库容达282.88万吨,位居全国前列,十年间扩大了2.2倍;共有冷藏车、冷藏集装箱、保温车等冷藏运输车辆2088辆,十年间增长4倍多;人均冷库容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85倍。

  从服务类型看,服务于水产品的冷库约占全省冷库总容量的65%,畜禽肉品占30%。去年我省生鲜农产品的综合冷链流通率为25%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肉类、果蔬、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为20%和3%和50%。

  记者了解到,虽然我省冷库库容总量位居全国前列,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结构性矛盾突出、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冷链设施七成以上集中于沿海地区、高温冷库只占15%等,在技术要求更高的果蔬等农产品冷藏保鲜方面,也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

  另外,我省冷链物流断链环节较多,冷链设施中冷库居多,运输、配送等环节相对薄弱。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各环节无缝衔接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产品源头的产地预冷严重缺乏,对食用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影响大;配送环节操作不规范,城区配送大部分采用常温而不是冷藏配送,冷藏货物的装卸和进出冷库过程大部分处于断链状态,造成产品因温度波动过大而品质下降。

  据了解,目前全省尚有2000年以前建设的30多万吨冷库设备,陈旧老化,温度波动大,安全隐患多;2005年以前建设的88万吨冷库装备也相对落后,仍使用传统的货物堆垛和人工搬运,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