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人生:建桥工程师患病4年 靠眼睛与人交流
渐冻人症——“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是一个怎样的魔鬼?
电影《相约星期二》里这样描述渐冻人:“他几乎是逼视着自己的肌体如何一部分一部分衰亡的,今天到哪儿,明天到哪儿,步步为营,逐段摧毁,这比快速死亡要残酷得多,简直能把人逼疯。”
渐冻人症,也就是“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运动神经元能够控制人体运动、说话、吞咽和呼吸的肌肉活动,当它们受到损害后,这些肌肉将因为缺乏神经刺激而逐渐萎缩退化。渐冻人症患者的肌肉会渐渐无力,就像被逐渐冻住,最后,患者的吞咽和呼吸变得困难,大部分人死于呼吸衰竭。
残酷的是,这种病并不影响患者的智力、记忆及感觉。从患病之初到最后死亡,患者一清二楚。
一般来说,患者从出现症状到死亡,时间不会超过10年。霍金是一个奇迹和特例,基本上不具有可复制性。
对话专家
目前江苏有数千渐冻人
受访者:刘卫国南京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牛琦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现代快报:目前,江苏有多少渐冻人症患者?
牛琦:按照发病比例推算,估计中国渐冻人症患者约20万,在整个江苏,估计有数千患者,在南京,大约有三四百名患者。
现代快报:发病率在增加吗?
牛琦:我的门诊中以前大约一个月有一两例,这两年一个月会来十几例。可能一方面确实是发病率在增加,另外一方面,说明大家对这个疾病也更加重视了。
现代快报:目前有没有一种特效药,能够治疗渐冻人症?
刘卫国:目前只有一种药物“力如太”,可以改善一点肌肉状态,但作用也很有限。
现代快报:如果用上呼吸机,生存期能维持多久?
牛琦:呼吸机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虽然可以避免呼吸衰竭,但更容易让患者遭遇到感染等问题。后期的护理以及治疗水平跟不上的话,患者依旧很难维持。
如今他只能靠眼睛交流
陈长明41岁患病4年
陈长明曾经是一名大桥项目工程师,如今却只能躺在床上,靠呼吸机维持生命,通过眼睛“敲击”键盘与别人交流。
如今的陈长明极其瘦弱,腿还没有一般女孩的胳膊粗。他的气管已切开,全靠呼吸机维持生命。他头部右上方,连接着一台眼控仪电脑。陈长明的眼睛看哪里,眼控仪电脑上的鼠标箭头就跟着动起来,一旦眼睛在显示器上某一个点停留一秒钟,就相当于双击鼠标,这是他如今与外界交流的唯一手段。
看着家里的十多本荣誉证书,陈长明的妻子默默落泪,“前后落差太大了。”
1973年出生的陈长明曾经是中铁大桥局的工程师,曾经负责过好几座大桥的建设。2010年初,正在上班的陈长明发现走路没了力气。去医院检查,他没查出毛病,之后,病情日渐加重。
2011年4月时,陈长明走路就必须有人扶。吃一次饭,衣服就全汗透了。2012年1月,筷子拿不动了,再到4、5月份,说话含糊不清了……陈长明知道自己成了“渐冻人”,却已经无法治疗了。今年3月17日,陈长明做了气切手术,之后就用上了呼吸机。因为丈夫必须靠机器维持生命,现在妻子最担心家里停电。
夫妻俩还担心未满11周岁的孩子。“她在楼底下玩,周围人都躲远了。说我们家有传染病,他们对这个病太不了解了。”
但孩子一点也不怪自己的父母,尽管不了解父亲的病,但陈长明的女儿总是语气坚定,“爸爸会好的。”
他出了书,却于事无补
于志国61岁患病5年
妻子将于志国从椅子上抱起,放到沙发上时,他的两条胳膊向下垂着,一动不动。
于志国生于1953年10月,今年才61岁。患病前,这个退休的电镀工人从事保安工作。
2009年12月的一天,于志国感觉自己右肩膀抬不起来了。“先开始还以为是肩周炎,我每天坚持到小区里跑步锻炼,心想锻炼就能好。但是没想到20天后,连左膀子也抬不起来了。”于志国说,做保安工作,每天上班需要打卡。但是他连打卡这样的事情也做不到。
2010年初,于志国分别在南京市脑科医院和工人医院做了肌电图和肌肉活检。2010年4月,医生给他的最终诊断是“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人症”。于志国说,他怎么都想不通,为什么概率这么小的病会落在自己头上,“我们家里没有人得这个病,没有遗传史。”
于志国夫妻俩都是工薪阶层,收入不高,还要抚养一个儿子。生病前家里仅有的2万多元积蓄,没几个月就花完了。
确诊后,于志国还能拿筷子吃饭,医生开了进口药“力如太”。28天药量,要五六千块钱。医生嘱咐他每天早晚各吃1颗,但他为了省钱,自己偷偷减了剂量。早晚各吃半颗。为了不让肌肉萎缩,他还曾试图通过跑步、拉单杠锻炼,让自己好起来。但结果却是越锻炼情况越糟糕。
不到半年,于志国手指头就僵硬动不了。
“这几年真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他虚弱地说,“生病前还有110斤左右,去年得了支气管炎,住了20天医院出来,就剩下69斤了。而现在,只有50多斤体重。”于国志无助地说:“我的知觉、记忆力都是好好的,就是瘫在这里动不了。夏天,一只蚊子飞到我膀子上,叮咬我,可我只能眼睁睁看着它叮咬,就是动不了,没办法赶走它。于志国说,宁愿得的是癌症。
在于志国稍微能动的时候,他的妻子还能上班挣点钱补贴家用。今年4月,于志国的妻子不得不辞职回家全职照顾。
“这是实在没办法了,一周要请几天假,只能上两三天班。不能老这样。”她告诉记者。
“他这种病很磨人,现在饭也吃不起来,只能吃点流质的、烂面条、馄饨或者稀饭,吞咽也成问题,半天才能吃一口。”于志国的妻子说,“他吃得很累,咽不下去,还经常被自己口水呛到。”
她说,每天倒垃圾也要速去速回,菜都是趁儿子在家时,她出去一次买几天的放冰箱里。每天夜里,她都睡不到整觉。
“他失眠,吃安眠药也没用。一个晚上睡不到四五十分钟就要给他翻身。因为一个姿势睡时间长了,他就疼。他的触觉特别敏感,还有脚指头经常歪在那里,常常要帮他掰过来。”
于志国病中坚持完成了一本以自己初恋故事为原型的18万字小说《秦淮之恋》,已经于去年12月11日出版。现在,还有400多本书没有推销出去,他希望有好心人能帮他举办一次义卖活动。“我很想去莫愁湖看看荷花,去古林公园看看牡丹,集庆门这条路现在修得很好,可是我彻底瘫掉了,已经快一年没有出家门了。”
对未来凶险,他还不知
老卓63岁患病不足一年
两只手举不过头顶、吃饭吞咽不下去、感觉脊椎疼……“渐冻人”老卓今年63岁,刚查出病症不久,至今还不知道这个病发展下去将有多严重。最近两年,老卓夫妻俩衣食无忧,日子很不错。
去年10月,事情来了。老卓感觉手没劲。老卓老伴王女士说,开始他们以为是颈椎病。结果肌肉开始萎缩了,冬天洗澡时,老卓两个手背到后面搓背,已经搓不起来了。感觉到情况不妙,儿女们把老卓送到大厂、南化等医院看病,一直到今年4月份,才辗转到南京市脑科医院,确诊是患有罕见的渐冻人症。
老卓的儿子小卓说,为了让父亲有个乐观的心态面对病魔,他让全家人都隐瞒了病情。“老爷子不太清楚具体情况,我跟他说,只要加强营养,多吃点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再按照医生的嘱咐吃药,就能控制住,会慢慢好起来。”小卓还宽慰父亲说,“人老了,就像机器时间长了会生锈一样,总会生毛病。只不过,有的人生病早一些,有些人生病晚一些,没什么大不了的。”
老卓慢慢地也放松了一些。
不过,尽管思想上压力不大,但病情还是无可逆转地加重了。
“现在吃饭困难,感觉头不能低下来,脖子竖不起来,身上没有力气。喉咙疼,讲话费力。”
为了缓解老卓的痛苦,家里人从医院给他开了一些药物。“有的一瓶要248块钱,才24颗,只能吃4天。再加上一些辅助药,一个月下来大概要2000多块钱。”儿子小卓说,农保每月可以报销七八百块钱,其余要靠家里负担。
很多时候,老卓说自己吃不下,但儿子小卓劝他,“吃不好,营养跟不上,好得就慢。营养好,恢复得就快。”
一家人虽然感觉压力挺大,但也不打算放弃给老卓治疗。
“这也不像其他病,以后时间还长,很磨人呢。”儿子小卓显然已经做好长期的准备。“先瞒着他,让他想开点,病还是尽我们全力给他治,大不了回到以前在农村的日子,苦日子也不是没过过。”
相关新闻
南京街头举办冰桶挑战但请莫忘初心
近几天,“冰桶挑战”成为了地球上最受关注的公益活动之一,国内外政商名流纷纷参与其中。这项公益活动,旨在让更多人了解一种罕见疾病——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简称ALS,也叫运动神经元病),俗称“渐冻人症”,同时也达到募款帮助这种病人治疗的目的。
昨天下午,新浪江苏在南京赛格数码广场启动了“只要你来挑战我们就帮你捐款”ALS冰桶挑战赛,向全城爱心人士发起挑战,发起者或者应战者自浇一桶冰水,体验“渐冻人”的感受,用微博客户端或秒拍上传视频,新浪江苏将为现场参赛的每个爱心人士捐款100元。
下午两点半,挑战赛正式开始。主持人介绍完活动规则后,率先接受挑战的是电台主持人箫铭和薇薇。一切准备就绪后,箫铭率先走到挑战场地举起一大桶冰水,一头浇下,切实体验了一把“透心凉”的感觉,薇薇是一位美女主持,她一直很希望能参与到公益事业中,这次更是带着自己的小朋友来到现场一起参与挑战。虽然冰桶很冷,但是她表示能教育到小孩子又能为公益出力,给ALS捐款,很高兴。
一位陪女友逛街的小伙子,也勇敢地接受了现场观众的“泼水”,为ALS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紧接着新浪江苏挑战团队登台,团队成员齐声对着摄像机说:“关注ALS,关注爱心活动,支持公益。”说罢,团队成员一起将冰桶举过头顶,从头浇下。
考虑到河南大旱,这次的冰桶挑战现场,主办方特意准备了儿童泳池用于冰水的收集,在活动结束后,所有的水源二次利用,用于浇灌树木以及场地打扫。
这样的活动得到了大量网友的评论转发,不过,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呼吁,“不要忘记活动的本来意义,请为渐冻人做更多实事。”(记者俞月花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