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振波:工匠精神永不过时
冯振波(左)和同事在高空线路上带电作业。
福州新闻网11月25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林铭 通讯员 王山 林陈蒸 陈德钧文/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在国网福州供电公司,就有这样一位“劳模工匠”。带电作业一班班长冯振波,自1986年工作以来,一直奋战在输变电带电作业一线,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全国技术能手和全国劳模。
近日,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公布第二批“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冯振波再获殊荣,并在电力行业7位受表彰人员中名列第一。他说:“我一定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继续发扬工匠精神,脚踏实地,认真工作,团结带领班组成员尽职尽责、精益求精。”
电力工匠不怕吃苦
30多年坚守一线
“我在一线工作了30多年,如今对十九大报告特别有感触,强烈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一线产业工人的重视。”在冯振波看来,严谨执着、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1986年,冯振波成为一名带电线路工。1998年,他挑起带电班班长的重担。2001年,他被福州供电公司评为第一任带电作业高级技术能手。
高压带电作业,要在不切断电源和超高压的情况下从事线路检查、维修等工作。冯振波带电班7个成员,担负着福州35千伏~220千伏3000多公里输电线路及变电站设备的带电消除缺陷的重要任务。
福州周围多山,电力工人在铁塔带电作业都要徒步翻山越岭,条件十分艰苦。有时刚完成一个点的作业,他们顾不上吃饭,立刻赶到下一个点。
从当学徒的第一天起,冯振波就没有叫过一声苦。“干这行要有‘三得’,吃得、饿得、干得。”他说自己在农村长大,种地、挑水、砍柴都干过,不怕吃苦。
每次福州出现台风灾情时,冯振波就和同事立即出发,分赴几十公里外的高压输电线路故障点,紧急抢修。去年,“尼伯特”“鲇鱼”“莫兰蒂”等台风袭闽,对电网造成巨大冲击,冯振波第一时间进入灾区,攻克数十个现场难题,为十余个抢修工程编制方案,确保多条重要线路恢复送电。
2011年至2016年,冯振波带领班组开展带电作业1275次,合计多供电量达11357万千瓦时,经济效益约为5449万元。
努力钻研技术创新
攻坚克难保“光明”
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冯振波认为,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更需要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他说:“时代的发展需要一线工作者吃苦耐劳,有高超技能,还要善于创新。十九大精神,激励我更要立足岗位,努力钻研带电作业的技术和能力。”
福州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对供电可靠性、输变电带电作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一直以来,面对安全隐患、作业方法、工具设备等一系列输变电线路的难题,冯振波没有说过一句“我不行”。
2006年5月26日,水口水电站500千伏开关站刀闸严重发热,有可能引发停电事故。而此时机组正处于丰水满发状态,停电消缺势必造成至少3台机组停机8小时以上,损失480多万千瓦时电量。冯振波临危受命,根据多年的经验,克服作业空间狭小、导线直径大、线夹与导线不配套等困难,制定了方案,与同事从中午1点半工作到晚上8点,圆满完成任务,挽回230万元经济损失。
近年来,冯振波主持并参与了十多个大型复杂带电作业项目,他用攻坚克难的精神,多次避免水口水电站、华能电厂机组停运,还避免福州市区、连江、闽清、福清、长乐、平潭以及宁德市区较大范围停电,打造功能强大的“区域带电作业中心”。
截至去年年底,冯振波共获35项专利,获得42项全国发明展览会奖、福建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奖等,8个成果国内领先,6个项目在全省推广。
手把手“传帮带”
培训千名年轻人
在国网福州供电公司,以冯振波名字命名的“冯振波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引领员工开展创新增效活动的重要平台,被评为“国网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点”“福建省示范性劳模工作室”。
“发挥好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作用,带动更多年轻人成为电力生产岗位上的能工巧匠。”冯振波说,他愿意为工匠精神的传承出一份力,更希望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为了把技术经验传给年轻人,冯振波主动在福建省带电作业培训中心手把手示范、授课,培训近千名学员。
2012年,他的班组成立了“冯振波高压线路带电检修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对8个传统项目70多个主要流程、关键步骤、特殊工艺进行优化改进,5个QC项目获评全国、省级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近年来,他所在的班组获得国家电网公司先进班组、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央企业红旗班组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