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险寻租调查:“公关费”最高占到保费的近20%

12.06.2014  10:40

农险寻租调查:

公关费”最高占到保费的近20%个别地方以“组织协调费”等名义,农业、林业和畜牧部门把手伸向了农险保费,并将这些资金作为职能部门的预算外收入给公务人员发奖金、补贴等

公关费”最高占到保费的近20%

个别地方以“组织协调费”等名义,农业、林业和畜牧部门把手伸向了农险保费,并将这些资金作为职能部门的预算外收入给公务人员发奖金、补贴等

■本报记者 冷翠华

从2006年的8.46亿元到2013年的306.6亿元,6年时间,农业保险的保费增长了35倍多。保费的高速增长与国家实施的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不无关系。然而,随着农险业务盘子不断做大,觊觎者也越来越贪心,通过各种手段蚕食农险保费,侵犯农民利益。

目前保监会和财政部就联合农险联合检查情况召开了工作会议,尽管对农险问题的详细问题未全面对外披露,但是,根据部分农业大省在自己的检查中已经发现的一系列问题不难想象,放大到全国范围,可能还有更多问题需要直视。

吃拿卡要”问题严重

由于农业保险的特殊性,很多地方的农户并不直接向险企购买保险,而由当地基层政府组织办理统保统赔。信息的不对称给权力寻租预留了空间。

以四川省进行农险检查发现的问题为例。仅2012年支付给县级政府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等职能部门的费用为0.72亿元,占同期保费收入的5%-17%,上述资金作为县级职能部门的预算外收入,用于公务人员奖金、补贴、伙食费等支出。

地方政府确定保险公司不是重点考察保险机构网点布局、人员配备及服务质量,而是重点关注保险机构对政府的‘公关’程度和组织协调费支付情况。”某地方财产险公司内部人士就对《证券日报》(保险周刊官方微博微信:证券日报微保险)记者表示,由于该公司在当地“关系很熟”,所以能在当地与他们开展农险业务竞争的险企也就人保财险等少数几家大型险企,“其他公司即使获得了经营资格也很难在当地市场分羹。”他表示。

除了以“组织协调费”的名义蚕食保费外,一些乡镇干部还私卡保险资金。调查发现,四川省2012年至2013年9月共支付2亿元返还保费,这些本该返还给农户的保费却被中途“截留”,成为乡镇干部手中的“小金库”。此外,保险公司也利用职工私卡归集农户的自交保费形成“小金库”,资金案件风险较高。

这些被“吃掉”的保费,被私卡的保险资金,最终需要一个合理的表面理由来找回,业内人士认为,从农民理赔款上动手脚因此或许难以避免。“有财政支持,农民本身交的保费不多,也缺乏专业的保险知识,理赔款少给了也不一定知道。”上述人士表示。这也难怪,各种调查纷纷反映农民的投保意愿不强,一旦真正出险,其所得的保险赔付是那么的杯水车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