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专家揭示野生大豆遗传变异特征

18.09.2014  13:36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邱丽娟研究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构建出一年生野生大豆的泛基因组,为作物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基因发掘和育种利用研究提出了新的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

大豆是重要的油料和高蛋白粮饲兼用作物。近年来,我国乃至世界大豆育种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单产停滞不前,主要原因是目前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狭窄。栽培大豆由其祖先种一年生野生大豆经过人工选择进化而来,野生大豆所蕴藏的优异基因的开发和利用对拓宽现代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提高对病虫害和各种逆境的抗性具有重要意义。

  邱丽娟及其创新团队通过对国内外7份有代表性的野生大豆进行从头测序和独立组装,构建出首个野生大豆泛基因组,在全基因组水平上阐明了大豆种内/种间结构变异的特点。发掘出野生大豆特有的优异基因,发现野生大豆中生物逆境抗性相关的抗病基因类型远多于栽培大豆,同时栽培大豆驯化过程中一系列重要性状如开花、脂肪合成及产量等相关基因候选基因也发生了变化,为阐明人工选择过程中大豆育成品种的基因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