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数量增速“四连滑”发出的警报

19.08.2015  14:37

  人社部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我国农村在外务工人数仅同比增长1%。农民工不再是取之不尽的劳动力“蓄水池”,人力成本上升趋势不可逆转。

        如果对近年来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有所了解,就不会对这一数据感到意外。一来,从2010年开始,农民工的增速已连续4年出现下滑,今年上半年农民工增速同比增长仅1%,不过是既有趋势的延续和加深;二来,今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2014年16至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上年末减少371万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连续第3年出现绝对数量下降。

        农民工数量增速的下滑其实是一种必须接受的事实。劳动力人口绝对数量持续减少,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民工数量出现增速下滑是一种必然。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一部分农民工在城市安家落户,特别是在社会整体受教育水平提升的背景下,青年农民工的减少也将令农民工数量的增加趋缓。可以预见的是,农民工增速下降在未来还将持续并加剧。

        农民工数量的变化,本质上是我国人口红利式微的一个缩影,其带来的挑战不容忽视。众所周知,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驱动,主要靠“世界工厂”来维持,而支撑这一发展模式的重要优势就在于数量众多且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农民工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换言之,农民工数量增势递减,首先将对这一经济驱动力产生消极影响。事实上,数年前就开始显现的民工荒,已经证明了这种影响的存在。

        另一方面,随着青年农民工的减少,农民工的高龄化已经成为必须直面的问题。有统计显示,截至去年,40岁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已由2010年的65.9%下降到56.5%,降幅近10个百分点;而50岁以上农民工比重则由2010年的12.9%上升至17.1%,增长了4.2个百分点。那么,这批高龄化农民工的养老问题该如何解决?农民工高龄化将对经济生产造成怎样的具体影响?农民工高龄化与产业升级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又该如何破解?这些都亟待评估并做出及时应对。

        当然,人口红利消失所带来的挑战的另一面也意味着机遇——低成本人力资源优势不再,将不可避免地倒逼企业进行创新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对于企业来讲,提前预见这一趋势,并做出相应的转型升级,才能更主动规避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在整个国家层面,则要加大对产业升级和创新的引导与支持力度,以尽快减少产业转换之间的过渡。

        另一种机遇还在于,随着农民工数量增速下滑,劳动力减少,人口红利的好处将更深刻地被社会各方所认识。过去那种把人口简单视为负担和洪水猛兽的看法,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修正,这一观念变迁,或将为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提供更多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