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学生与城区学生一样享受优质资源

08.04.2016  12:14

  前日,偏远的漳平市灵地乡谢畲村,最漂亮建筑是村里的小学教学点,宽敞整洁的操场上,幼儿园的孩子们在拍球。

  明亮崭新的教室里,一、二年级的学生们认真地看着 “班班通”莹幕,听老师讲课,跟着老师读课文。灵地中心学校校长卢庆灶感慨地说,乡下的孩子能跟城区的孩子一样接受先进的教育,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6日,笔者走近官田乡中心学校和坑教学点,就听到孩子们郎朗的读书声。这个被群山环绕的山村小学,崭新的教学楼、宽敞的校园、配套齐全的教学设备却让人仿佛置身于某所城区学校。教学点负责人李昆英告诉笔者,三年前,学校只有一栋破旧的校舍,四周杂草丛生,也没多余活动场所,校园环境十分恶劣。2013年,漳平市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募集14万元,为学校修起了崭新的教学楼,平整、硬化了操场,购买了崭新的课桌椅,引进了多媒体设备,校园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漳平市积极探索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方法与途径,采取了一系列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不断强化政府行为,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

  2011年开始,漳平市全面推行均衡教育初期,将义务教育均衡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全力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当年8月,漳平市政府与各乡镇街道签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书,明确各乡镇街道在硬件配备、师资建设等八大职责,多次召开专项会议,会同教育、发改、财政、人事等部门对教育均衡工作的资金、人事、征地等问题进行部署、协商。

  南洋镇中心学校原来校园面积不到4000平方米,全校300多名师生在学校里活动显得尤为局促。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该市主要领导现场办公,先后投入80多万元,征用了学校边的供销社仓库和一幢民房,将学校拓建至6300平方米,建设标准化塑胶跑道和新校舍。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大重点是农村教育。”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书记郭柄山告诉笔者,在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中,该市的39所完小、18所初中,于2012、2013、2014年分批送省验收。之后,为了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好地惠及农村学生,漳平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标准化教学点”的建设与评估工作,创新性地设计出了“农村教学点标准化”评估标准,将其作为教育均衡发展的提升工程,走在全省的最前面,并在全省推广。

  永福镇龙车村教学点也是此次提升工程的受益者。教学点负责人陈荣洲介绍,该点有四个年级共学生103人,以前,操场杂草丛生,教室设施落后,孩子们没有象样的活动场所,只有一名老教师任教。“标准化教学点”实施后,投入17万元进行大范围整修,操场平整硬化,购置教学设施,还配备了两名本科毕业的教师。

  目前,漳平已投入1.56亿元用于校区扩容、校舍安全改造、设施设备添置、薄弱校改造等硬件设施建设。为促进教师水平均衡化,该市还安排了422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参加城乡学校之间交流,并建立35个“名师工作室”,通过开展研课、磨课、送教、送培等活动,提高教育薄弱地区教师素质。今年下半年,漳平已全面完成完中、初中、完小“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并全面通过了省级验收;68个农村教学点中的67个已通过该市的“标准化教学点”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