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垦扶贫目标有望提前完成

24.06.2014  12:36

日前,记者获悉农业部农垦局组织完成了全国农垦扶贫开发“十二五”发展规划预评估工作。总体来看,农垦扶贫开发“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总体较好,部分指标已接近完成或已经提前完成。与2010年相比,2013年302个重点扶持农场生产总值增长61.5%,粮食总产量增长30.3%,职均收入增长48.4%。各垦区呈现出经营状况持续好转、基础设施持续加强、生活条件持续改善的良好局面。

      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农垦扶贫开发工作。各垦区从垦区和贫困农场实际出发,统筹安排各年度工作,确保整个扶贫开发工作有序开展。如湖北垦区编制规划时就明确按照农场经济发展与实施扶贫开发相结合、加快经济发展与转变发展方式相结合、加快贫困农场脱困脱贫与垦区整体富裕全面小康相结合的“三结合”思路进行,围绕国家产业政策找项目,围绕资源特色优势抓项目,围绕主导产业上项目。

      加大投入,整合多方资金集中力量支持贫困农场发展。2011-2013年,全国农垦争取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累计投入10.3亿元,争取地方财政扶贫资金投入0.64亿元,整合其他财政资金投入53.5亿元,吸引社会资本投入24.8亿元,基本形成以中央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导、各级政府强农惠农富农和改善民生等多种类项目资金共同推进贫困农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格局。

      因地制宜,找准贫困农场脱贫致富的切入点。各级农垦主管部门和贫困农场认真分析农场贫困状况、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以及职工群众需求,实事求是地确定各自不同的扶持重点。全国农垦扶贫开发资金每年约有50%的资金用于贫困农场各类产业发展项目。

      科技扶贫,努力提升贫困农场科技水平和人员素质。过去三年各垦区累计培训贫困农场干部职工约30万人次,培养了一大批富有创新精神、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管理人才、技术骨干和脱贫致富带头人,增强了农场和职工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能力。

  强化监管,切实提高扶贫项目建设质量和综合效益。各垦区和贫困农场都非常重视项目和资金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有关规定,完善制度,注重绩效,强化项目实施各个环节的管理,确保了财政资金安全运转、高效使用。

  尽管农垦扶贫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仍面临着新要求和新挑战。根据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农垦正通过确立主体功能垦区、推进联合联盟联营、培育国际大粮商等措施,加快做大做强农垦经济,农垦生产总值接近6000亿元,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和大量骨干企业,企业人均纯收入超过1.2万,这为更好支持贫困农场发展创造了条件。

      当前,农垦扶贫开发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贫困面还很大,扶持发展的难度很大,返贫现象还比较严重。目前还有贫困农场527个(不含新疆兵团)),涉及人口322万人。还有83万多人饮水不达标,4个农场场部、90个生产队不通电,1万多公里的场队道路需要硬化等。

      “十二五”后两年,农垦扶贫开发工作要进一步在实施开发式、开放式、精准式扶贫上下功夫,不断增强贫困农场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拓宽贫困农场的发展领域和发展空间,提高扶贫资金投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不断增加对贫困农场的资金和项目投入。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的原则,加强资金项目的整合,重点解决制约贫困农场发展的瓶颈和难题,集中力量培育农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进一步消除制约贫困农场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因地制宜推进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继续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公司+国有农场+家庭农场”、“国有农场+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经营模式。积极完善垦区管理体制改革。坚持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改革方向,增强农场发展活力。同时,要继续支持和鼓励农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渠道,增加职工收入。

  加大产业开发力度,不断增强贫困农场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优化农场产业结构,增强贫困农场内生发展动力。突出特色、延长产业链、突破农场区域限制、充分发挥科技在贫困农场产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提高科技进步对贫困农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加大资金项目监管力度,确保资金安全使用和项目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