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通报不合格种子品种名单
4个品种质量不合格,40个品种真实性不合格。这是6月25日农业部办公厅公布的《关于2015年农作物种子企业监督检查有关情况的通报》结果。2015年农业部组织开展了农作物种子企业监督检查行动,并从各省份抽查的种子样品中抽取部分样品,统一安排种子质量和品种真实性检测。
根据通报,4个种子质量不合格的品种,涉及北京、湖北、重庆的4家企业,两个水稻、一个玉米、一个棉花品种;40个真实性检测不合格的品种,涉及辽宁、吉林、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甘肃的32家企业,包括20个玉米品种、20个水稻品种。
据了解,套牌是国内种子市场的一大顽疾。市场上假冒种子多,一方面鉴定费时、费力、成本高,除非万不得已,管理部门、厂商和农户都不愿做;另一方面,种子交易时间短,短时间可获取高额利润,不少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在做套牌生意。由于套牌成本低,虽然有风险,但厂商挡不住利润的诱惑。
为加强品种管理,2013年农业部明确将品种真实性和转基因成分检测纳入种子监督抽查和市场检查范围。在2014年的检查中,500个玉米种子样品7个不合格,质量合格率98.6%;17个杂交玉米种子样品真实性检测结果不合格。
据悉,一直以来,品种真实性的确定需要进行田间种植鉴定,一个种植周期几个月下来,很多事情都耽搁了。今年5月29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国家标准《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GB/T3543.5-1995)第1号修改单,自7月1日起实施。规定品种真实性或身份鉴定允许采用DNA分子检测方法,田间小区种植不再是鉴定品种真实性和测定品种纯度的唯一方法,为快速准确打击品种假冒侵权违法行为提供了依据。据了解,某检测中心做DNA指纹检测鉴定正常程序是7个工作日之内出结果,加急样品48小时内出结果。
《通报》表示,农业部将会把本次监测有关证据材料一并转交相关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种子法》和《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等依法立案并从严查处;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