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要强,农民必须强

23.07.2015  18:29

  当前正值夏粮收购旺季,国家粮食局近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严格监管、严肃查处向售粮农民“打白条”的行为。该通知指出,2014年下半年以来,个别粮食经营企业在粮食收购中违反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向售粮农民“打白条”,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影响了中央惠农政策的落实。因此,国家粮食局要求,各类粮食经营企业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向售粮农户现款结算、不“打白条”的粮食收购政策。对本企业兑付粮款情况立即进行自查自纠,如有欠付农民售粮款的,必须立即如数结清。

  给农民“打白条”的事,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曾经屡屡发生。农民日报曾以《万张欠条,带来五难》的头版头条报道湖北等地发生的“打白条”现象,促进有关部门和地方重视并解决了这种给不少农民造成困扰的问题。近30年过去了,我们的社会财富已经极大地增长了,市场经济体系也已经完善得多了,现在又看到一些地方再现给农民“打白条”的行为,笔者实在是为农民的遭遇感到难过,更为“打白条”有这样强大的“生命力”而愤怒。

  农民为什么会一再被“打白条”?我们且不去细究某些粮食企业向售粮农民“打白条”过程的是非曲直,因为一种一再出现的社会现象,一定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原因。通过互联网,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近期媒体报道的“打白条”的新闻并非鲜见。“打白条”意味着农民的利益被拖欠和侵害,而敢于拖欠和侵害意味着轻视和无畏。透过“打白条”现象,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这么多年以来农民总体上的社会地位谈不上提高,作为经营者的市场谈判地位和能力也没有显著增强。而这两个原因之间又相互影响地长期存在着。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而农业要强,农民必须强。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后期和城镇化、信息化发展加速期,处于农业发展转型期。这一情况决定了,我国农业不仅承担有其本身应有的任务,而且还存在一个补齐、跟上和追赶的问题。农业不仅在满足人民对农产品的刚需、为工业提供原料,而且还在为工业品提供巨大市场、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农业的链条从田间生产到加工、贸易、服务,吸纳了最多的就业人口,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农业依然是农民就业最大的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国家大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下,农民强起来,我们的农业就能真正强起来,粮食与食品安全就能切实有保障,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短板才能补齐,从而促进实现国家的“五化同步”发展。

  仍然以破解“打白条”难题为例来说明。国家粮食局多年前就要求所有粮食收购经营者,必须严格执行“五要五不准”收购守则,即:要敞开收购,随时收购,不准折腾农民;要公平定等,准确计量,不准克扣农民;要依质论价,优质优价,不准坑害农民;要现款结算,不打白条,不准算计农民;要优质服务,排忧解难,不准怠慢农民。规矩制定得可以说很细致。近几年,国家及有关部门为保护农民种粮售粮积极性,多次发文、三令五申要求必须及时支付农民售粮款,不得给农民“打白条”,以确保农民利益。今年的紧急“禁令”更要求有关中央粮食企业,按照中央“三严三实”的要求,督促直属企业及其租仓储粮点、委托收储库点严格落实好国家粮食收购政策,采取切实措施,严格规范粮食收购、资金结算工作流程,防止发生任何形式的“打白条”问题,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这些要求既与时俱进,又严格切实,但谁也难以保证这会是最后的“禁令”。要破解“打白条”难题还得靠农民“强壮”起来,令“白条”不敢开出来,或者开出“白条”就要付出极大的信誉与市场代价。

  农民如何才能强起来?笔者认为,农民要学习起来组织起来,积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市场经济发展特点,在积极增强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加入或新组建适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提高现有的社会与市场地位。国家和地方应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尽可能多地吸纳和带动农民,应鼓励更多有知识有能力的青年投身农业当新型农民,使每一个农民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中,更好地把自身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当然,农民要强起来,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当前正值夏粮收购旺季,早稻收购也陆续展开,要避免“打白条”,最现实的还是期望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中央和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切实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精神吃透,贯彻落实到位,维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使农民种粮得现惠、不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