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家书应该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必修课

23.05.2017  16:52

  “母亲大人如晤:久未归家不知身体尚安康否?儿远在他乡至为挂念。”21日,宋勇权用小楷书写完这封家书后,盖上了自己的印章。21日,在陕西咸阳师范学院于右任书法学院内,数十名大学生手执毛笔用小楷书写着家书。自2016年以来,该院256名学生每逢母亲节、父亲节便用小楷书写家书一封,如今学院要求学生每月写一封。该院开展此项活动,旨在开展孝文化感恩教育,还原古代文人部分日常生活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高雅的学习氛围。(5月22日《新文化报》)

  信息时代,家书早就退出父母和孩子交流的舞台,要联系,多以微信等网络方式,但这并不等于说,写家书就毫无意义,在我看来,从教育的角度看,写家书恰恰应该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必修课。

  陕西咸阳师范学院于右任书法学院之所以会要求大学生用小楷写家书 ,每月写一封,是因为一方面出于专业考虑,让书写尤其是小楷书写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让学生懂得感恩,家书的称谓、格式、行文必须按照古时习惯,不能随意应付。抛开专业考虑不谈,也不必一定要强求用小楷,但写家书这种载体就是教育大学生的最好载体。这是大学生和父母之间的情感纽带,使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更欢畅。

  孩子和父母的交流,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淡,特别是大学生,离家读书,和父母的联系自然变小了,有时候会因为读书太忙或是被其它事情相羁绊,就更少了。有的大学生甚至在屏蔽了父母,不让父母知晓自己的行踪。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则变成了一个要钱,一个给钱的关系。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变淡了,则显然不是件好事,不利家庭的和谐。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样一则幽默:爸爸、妈妈你们好!我最近身体好()一般()不好();学习累()一般()不累();有钱()缺钱()。这不是子女写给父母的信,而是一位母亲替正在上学的儿子写的家书。信的下面是母亲的一段注释:“孩子,好长时间没收到你的信了。妈替你写好这封信,你只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括弧里划钩寄回来就可以了,这样我和你爸就放心了。”虽然,这个幽默有些夸张的成分,但大学生中只有当没钱用的时候才跟家里联系的同学也为数不少。

  其实,对于许多家长来说,能够收到孩子的家书是多么高兴的事。 武汉理工大学部分同学给父母寄了封手写的书信,并纷纷收到回信。这些家长是这样写:“儿子,你的信我们已经收到了,能感受你内心真实的想法,我们很欣慰,你能照顾好自己,爸妈就放心了!” “看完你的家书,爸妈知道儿子长大了,真的长大了!

  家书抵万金。写家书有很大的益处,想家的时候可以拿出家书反复阅读,见字如见人,能够从字里行间感动于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家书形式是塑造学生心灵美、完善人格的有效途径,需要更多的大学将写家书作为必修课,让大学生学会写家书,习惯于写家书。(泉州市委文明办 郭文斌)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