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老城区将再现古书院 梅石书院宝海庵书院启动复建

29.08.2019  15:41

  泉州网8月29日讯 (记者 殷斯麒)书院作为中国古代社会教育及思想文化传播的载体,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记者从鲤城区政府了解到,梅石书院、宝海庵书院启动复建工作,将于2021年年底前完成。 

  复建择址

  梅石书院择址在原址附近市区梅石路24号“梅石史氏小宗”古厝复建。宝海庵书院择址在泉州大桥下、临江街道辖区内的宝海庵西侧空地新建。通过复建活化、功能完善,让书院情结、书院故事、书院精神重回现代人的记忆里。

  复建方式

  将采取“一院一议”的方式,按照书院特有的建筑规制及体现年代的建筑符号、构件,强化建筑空间功能布局,形成文化气息和传统氛围浓郁的文化场所地标。复建工作将结合遗址周边遗存、当地文化空间等实际,打造成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性惠民书院。建设配套设施,结合古代书院自身功能特色开设专题展览及引进“百姓书屋”等,赋予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提升使用效率和惠民实效,形成服务公众的文化集聚区。

  总体策略

  两大古代书院复建坚持古城复兴“内修于心、外修于形”,根据书院的不同情况、建设内容和规模,统筹考虑整合周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注重规划设计和建筑形态,严格遵循经典中国书院格局,将闽南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材料相结合,突出设施功能,强化建筑空间功能使用,使书院成为氛围浓郁的传统文化集聚区,打造成为古城文化的新品牌。

  相关链接

  梅石书院:原一峰书院,旧址在泉州一中。一峰书院于明末崇祯年间(1628-1644年)曾经重加修葺,并因其地靠近清源山,一度易名清源书院。乾隆十五年(1750年),晋江知县黄昌遇发起对书院重修扩建,并更名为“梅石书院”。民国期间,先后在此办了泉州农业学校、泉州乡村示范、昭昧国学专修学校。1942年,在梅石书院旧址创办晋江县立初级中学,解放后易名为泉州一中。1992年,泉州一中翻建校舍时,挖出碑石两方,分别为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重修晋江县梅石书院碑记》及《重修晋江县一峰书院碑记》,现这两方碑记竖立于校门内左侧。

  拟复建的“梅石书院”,位于梅石路24号的“梅石史氏小宗”古厝,距梅花石保护史迹约40米,始建于1811年,占地约300平方米。古厝二进三开间,保存较为完整,产权为史氏家族拥有。

  宝海庵书院:在如今的泉州大桥桥下,鲤城区临江街道境内。庵内原设有义学,清雍正六年(1728年)晋江知县唐孝本改建为书院,延师聚徒讲学其中,祀朱子,有讲堂斋舍。

  经勘察,宝海庵周边没有可利用的古大厝及相关建筑物,只能采取新建的方式复建。拟选址在今宝海庵西侧,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目前此处现状由一栋二层石头楼、简易铁皮屋、空地三部分组成。   (斯麒 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