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聚力茶香溢
福建省安溪县,因茶而兴,因茶而荣。全县涉茶总产值达250亿元,安溪铁观音两度蝉联中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价值第一。
近年来,福建省安溪县人民法院从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出发,融合力量、聚合资源、整合功能,不断拓宽纠纷解决渠道,大力推进多元解纷工作走深走实。
融合力量,下好源头治理“先手棋”
2018年以来,王某等59名业主与开发商泉州市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然而公司作为开发商并未按照合同约定如期交房。
业主们认为开发商应就迟延交房行为支付违约金,开发商认为迟延交房事出有因。因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王某等人诉至法院,要求开发商“给个说法”。
考虑到该系列纠纷涉及人数众多、影响较大,为缓解业主与开发商的矛盾,促进纠纷实质性化解,安溪法院立案庭法官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决定与安溪县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启动“诉调对接”工作程序。
8月17日,立案庭法官和人民调解员联动开展调解,对开发商从企业声誉、诉讼成本角度切入,分析诉讼风险;对业主们则进行释法明理,合理分析诉讼请求。在双方反复协商下,补偿违约金、物业费抵扣等多种补偿方案逐渐成形。最终,59名业主均与开发商达成调解协议。
住房是重大民生问题。面对近年多发易发的涉房纠纷,安溪法院联合县住建局对类案开展调研交流,共建诉调对接机制,探索涉房问题多元化解新路子。今年以来就诉前化解逾期交房、办证等涉房纠纷379件,该类纠纷进入诉讼程序同比下降43.11%。
安溪法院还将道交、家事、劳动争议等多类案件纳入诉前调解前置程序,依托“涉企纠纷诉非联动工作室”“涉侨调解工作室”“茶乡流动调解室”和“无讼村居”等,邀请代表委员、人民陪审员、基层干部参与纠纷调处,促进同类纠纷在老百姓“家门口”诉前化解。
聚合资源,精耕多元解纷“责任田”
前些年,安溪县湖上乡湖上村村民苏某水与苏某成因房屋采光争执不休。双方在自愿、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协议。
然而到了2019年6月,长期外出的苏某水回家发现,苏某成原本一层的房屋已加盖到三层。苏某水以苏某成的房屋影响了其现有店面的采光权为由,要求拆除自路面起超过10米部分。
两年来,双方因此事多次发生争执,纠纷愈演愈烈。经湖上乡司法所、派出所多次调解仍未果。8月3日,苏某水向湖头人民法庭起诉。
承办法官高清良通过阅卷、走访现场,综合考虑两户之间的矛盾现状,决定从根源化解宿怨、修复邻里关系。于是他联合派出所、司法所、湖上村委会和双方当事人亲属,在纠纷现场集体分析案件起因、焦点问题及解决方向,并通过实地勘测的方式精准识别争议范围,促成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达成调解协议。
安溪法院加强与县工商联、司法局、妇联、住建、交警、医疗等部门行业及各乡镇的沟通协调,健全家事、物业、相邻、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等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全面打造资源共享、多方共联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群人的努力是乘法!”在安溪,“法院主办、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多元解纷网络正在逐步形成。今年以来,安溪法院发回改判重审率、一审服判息诉率、调撤率等多项重点工作指标均为全市基层法院最优。
整合功能,打好智慧解纷“主动仗”
今年4月间,原告黄某煌以包工包料的方式,为被告廖某发加工制作280张椅子,但被告未能按照约定支付加工报酬。原告遂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支付加工报酬12320元。官桥人民法庭承办法官吴瑜虹发现,双方当事人对案件事实争议不大,且均具有调解意愿。
因当地疫情防控,远在外地的廖某发不能到庭参加庭审。在征得双方当事人的同意后,吴瑜虹决定通过移动微法院开展线上调解。因争议不大,双方很快达成了分期付款的调解协议。
近年来,安溪法院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逐步扩容升级诉讼服务,挂牌成立跨域诉讼中心,整合移动微法院、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电话、微信等各种信息技术平台功能,全面推行线上线下一体化诉讼服务,不断提升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的精准性、协同性、实效性。
今年以来共网上立案3215件,线上调解1332件,电子送达2241人次。
此外,安溪法院还按照“1名员额法官+1名书记员”的模式,在简易案件庭成立7个速裁团队,集中审理刑事、民事简易案件,将庭前调解作为民事简易案件审理必经程序,确保事实争议不大具有调解意向的案件能迅速进入调解程序。
“激发‘内力’,催生‘动力’,借助‘外力’形成‘合力’。”安溪法院党组书记、代院长黄小丹表示,该院将努力构建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矛盾纠纷化解大格局,全力打造矛盾纠纷的“茶乡解法”。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罗晓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