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于赚钱养家 单亲少年被“高薪工作”骗入贼窝
为了早点挣钱回报体弱的母亲和年迈的外婆,16岁男孩王涛听信陌生网友介绍的“高薪工作”,毅然放弃学业,只身从厦门来到福州。
一心期盼高薪工作的他却误入贼窝,被人强迫看守赌场、打砸他人店面,过了一个多月忍气吞声的日子。直到被公安机关抓获,他才得以从那段噩梦般的日子里解脱,然而等待他的还有一场牢狱之灾。
想尽早养家单亲少年为“高薪”放弃学业
1996年5月18日,王涛出生在陕西省西乡县古城镇的一间小平房里。记忆里,只有母亲和外婆辛苦拉扯他长大。王涛从来没有见过父亲,每次他问妈妈:“爸爸去哪儿了?”得到的回答都是:“他失踪了。”
王涛的母亲王雪兰常年在厦门打工,后来与一名当地男子相恋,并组建了新的家庭。王涛也就跟随母亲和继父在厦门读书、生活。而年迈的外婆不愿意到陌生的城市,就一个人留在了老家。
继父也是个打工族,生活并不富裕,王雪兰为了儿子,总是一天也不敢休息地努力工作。看着体弱的母亲经常稍微劳累就生病,王涛心里很不是滋味,总想着快一点长大赚钱,让母亲回家休息。
2012年8月,王涛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叫阿辉的人,聊了一段时间觉得还挺投缘的,王涛便推心置腹地向阿辉倾诉了自己家庭的情况和心愿。
没想到,阿辉听完王涛的倾诉后,立即表示自己有朋友在福州开美发店,正在招学徒,并邀请王涛和他一起去学美容美发,称车费可以报销,学成后每个月起码能赚四五千元。
当时王涛不过16岁,还没有接触过社会。他想,自己学习成绩不好,以后只能读专科学校,毕业后差不多一个月只能赚到两千多元,而这份从天而降的“高薪工作”,足够让妈妈回家休息,还能寄一些给老家的外婆。
带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王涛坐上了开往福州的火车。
高薪工作是骗局他被强迫看守赌场、打砸店面
那时的王涛怎么也没想到,等待他的是一场噩梦。
到达福州后,王涛看到还有3个像他一样来应聘学徒的同龄男孩。阿辉说,正式工作前,要先去其他地方培训一段时间,于是,就带着他们坐车前往福鼎市秦屿镇。
到了目的地,他们才知道,他们要做的工作不是美发店学徒,而是看守赌场。
除此之外,阿辉和一名叫阿水的男子,还多次强迫他们打砸美容店,谁不听话就会招来一顿暴打,王涛选择了顺从。
受害的店主向当地公安局报案后,公安机关迅速立案侦查,并于2012年10月17日在福鼎市秦屿镇新十字街路口将王涛等人抓获。2013年7月30日,检察院以王涛涉嫌寻衅滋事罪提起公诉。
最后,法院当庭宣判:王涛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如果这一次不是受高薪工作的诱惑,我应该会听从家人的安排,去专科学校学一门手艺,也就不会踏上犯罪的道路了,”王涛说。
听完法院的判决结果,那段日子王涛长期阴霾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2013年8月15日,王涛刑满释放的前一天,律师前往看守所看望,只见他的脸上一直挂着笑容,显得心情很好。而后,王涛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深圳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数控工作,工作较忙,但待遇也不错。(文中涉案人物皆为化名)
特别提醒
网络上交友5方面要特别注意
如今互联网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在网络带给人们方便快捷的同时,也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警方提醒,网络交友5方面要特别注意:
涉及钱财时,不要轻信手机短信、QQ留言,汇钱时要核实,一旦发觉对方可能是骗子,马上停止汇款,并马上查询官网求证或报警。
网络游戏中涉及金钱往来,务必提高警惕,切勿轻易汇款转账。
网上交友一定要慎重。在双方关系没有得到法律保护前,不要急于“共享”钱财。遇到“恋人”多次借钱,一定要理智对待,不要急于掏钱。
在与陌生人见面时要提高警惕。
遇有低价的折扣机票,要通过正规方式查询航空公
司的电话,询问后再进行购买。
综合
找工作要警惕
“高薪低门槛”诈骗多上当的大多是这两类人
据警方介绍,目前通过网络进行招工诈骗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求职者在网络求职过程中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结果遭到一些操作不规范的网站的泄露,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另一种是假借网络兼职、加盟代理的名义,伺机实施诈骗。
警方在总结以往破获案件时发现,类似这种“加盟代理”的招工诈骗,不法分子在发布虚假信息时,一定会提到的就是“高回报”、“高利润”、“收益快”等,这些字眼对求职者而言,有着致命的诱惑。
受骗上当的大多是初到本地的外来务工人员或是刚刚进入社会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他们往往相信了所谓的“高薪低门槛”。
一旦有受害人“上钩”,不法分子就会以缴纳邮寄费、加盟费后再给对方邮寄需要加工的物品为由进行诈骗。之后,不法分子还会冒充物流公司工作人员,以需要交纳合同费、工商代理费、材料费等不断进行诈骗,直到受害人发现为止。
有曾经进行招工诈骗的犯罪嫌疑人自曝内幕说,对那些没有一技之长、没有过硬的学历文凭的求职者而言,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还是“高薪”的工作。他们就是抓住求职者的这一心理,设计骗局的。
实施诈骗前,他们往往会把要求汇出的款额定得高一些,对那些真正有兴趣求职的人而言,他可能就会进行讨价还价,最终还是能从中捞到三五百元。
求职时牢记一点“开口就要钱”多半有猫腻
不法分子总有太多理由从求职者的口袋里掏出钱来。比如“黑中介”,想让它介绍工作,“报名费”、“资料费”、“中介费”、“押金”这些都是少不了的,而当求职者对其提供的用工信息不满意想要退钱时,它却总能找出各种理由搪塞。更有甚者和用工单位串通一气,骗取报名费。
比如所谓的“用工单位”,只要求职者一流露出求职意向,就巧立各种名目,如“服装费”、“培训费”、“体检费”、“保证金”等,收取费用。
警方表示,无论骗术如何花样百出,唯有一条是永远都不会变的,那就是谋财。诈骗最终还是要落到一个“钱”字上。
对求职者来说,要牢记一条原则:无论对方描绘的工作前景有多么的美好,无论对方许诺的收益回报有多么可观,在正式入职前,对方就开口要钱时,求职者心中就应该拉响警报:很有可能遭遇到的是招工诈骗。
尤其是对方要求通过电话或银行卡操作进行转账或者汇款,十有八九有猫腻。
同时,即便是允许收取的相关费用,求职者也应该多加留意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收费标准,否则应予以拒绝,也可以向相关监管部门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