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留守儿童 让爱持久“恒温”

18.07.2016  20:04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谈及留守儿童问题时强调,关爱保护留守儿童,要落实县乡人民政府的属地责任,且依法追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责任的失职行为,依法处置各种侵害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中新网7月12日电)

  留守儿童,即父母不在身边,自己与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亲人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眼下正值暑假,孩子放假,可他们的父母依然在外奔波,孩子只能在老家与隔代亲人一起生活。这样的隔代看管,让孩子从小失去与父母的交流,生活在一种溺爱或者遭嫌弃的极端状态下,久而久之形成一群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因为隔代抚养,老人对孩子存在“想管但不敢管”等心理,管得严了,怕孩子心理承受不了,对自己心生怨恨,最后做出离家出走、轻生等极端的举动,反而没法和孩子的父母交代;管得松了,让孩子想干啥就干啥,这样自由放纵孩子,容易娇惯出“小皇帝”的性格,一旦走向社会,稍有不顺自己的意,就会闹情绪、耍性子,无法融入群体、适应社会,甚至产生厌世的心理,走向犯罪的深渊。

  长期的隔代监护或单亲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长期处于缺爱或者无爱的状态,生活上长期一个人,容易为周围的孩子嘲笑、看不起,造成性格内向、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老一辈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听之任之,无法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没人管,逐渐开始对于学习产生无所谓的态度,甚至开始出现行为偏差,出现逃学、上网等偏离正常轨道的教育问题。

  正因如此,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应多方应合力,为留守儿童编织一张“温柔”的防护网,让关爱“恒温”。

  首先,就国家而言,应健全法规,政策先行,加强立法。今年2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从家庭监护、政府责任、教育任务、群团组织、财政投入五个维度着手,建立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不仅强化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保障措施,更提出了从源头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的长远目标。

  其次,就社会而言,应不吝爱心,营造爱的环境,平等相待。社会各部门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如组织学校留守儿童进军营;大学生利用暑假与留守儿童结对子,深入留守儿童家中,给他们心灵上的抚慰……杜绝给留守儿童贴上特殊人群的标签,不用有色眼镜看待他们。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并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再次,就学校而言,应倾其全力,以父母之心办教育,为孩子建造一个美丽的心灵家园。学校不仅为孩子提供学习知识的场所,还要培养他们自强不息、不怕艰险、克服困难的生活态度和独立的人格。长期与父母分离的孩子,心灵特别敏感,老师更应给予孩子严父慈母般的爱护,一声声关怀,一次次关爱,都可能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晴空。

  最后,就家庭而言,父母应常回家看看,给予物质的同时,多赋予一点精神慰藉。平时多几通电话,多一些赞许,给留守孩子的童年多一点温暖的记忆,他们的心灵才不会荒芜。(东山文明办 评论员 罗敏)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