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问题

11.07.2016  14:14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然而当前,我国社会上却存在着一个特殊的婚恋群体——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他们的年龄大多在20—30岁之间,正处于婚恋的黄金时期,通往婚姻幸福的道路却困难重重。

        第一难,获取婚姻难。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受到婚姻市场的挤压,适婚年纪找不到合适的对象。高彩礼、买卖婚姻、光棍村等现象都是这一困难的现实折射。第二难,维系婚姻难。近年来,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离婚率走高的报道屡见不鲜,农民工夫妻“闪婚闪离”现象突出。第三难,抚育子女难。迫于生计,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难以抽身照顾他们的子女,往往将子女丢给他们的父母辈抚养,从而形成日益严重的留守儿童问题。

        细加分析,不难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婚恋难的原因:首先,新生代农民工婚恋价值观偏向激化,是导致这一群体婚恋难的主观原因。较之第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更注重婚恋中的个人感受,择偶标准更高、两性观念更为开放多元。这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但是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价值观处于传统与现代激烈交锋的地带,尚不成熟,在特殊情况下,容易走向偏激。比如近日媒体报道称,一些新生代农民工信奉“潇洒婚姻”、“过不下去就离”的价值取向,无疑加剧了新生代农民工婚恋的脆弱性、不稳定性。

        其次,新生代农民工游走于城乡之间造成的亲情阻隔,是导致这一群体婚恋难的现实原因。新生代农民工游离于城乡之间,夫妻双方聚少离多,甚至长期分居,缺乏必要的交流沟通,容易产生感情隔膜。另外,农民工进城后,由于生活环境的极大反差,思想受到冲击,眼界开阔之后,对婚姻有了新的追求,如果两人之前的感情基础不牢固的话,婚姻便易遭遇解体危机。

        最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地位低,经济实力弱,是造成这一群体婚恋难的根本原因。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大多从事低端的建筑、餐饮等工作,社会地位低下,生活条件艰苦,缺乏一定的经济实力,使得他们成为婚姻市场被挤压的一方。没有坚实的生活保障,婚恋幸福就容易打折扣。

        当前,新生代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力,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不可或缺的主要力量。如今,他们正处于婚恋的高峰期,却暴露出种种困难。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幸福问题,需要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群策群力,为他们的婚恋幸福助力。

        要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增强处理婚姻问题的能力。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离婚率逐年走高。生活中一点小小的矛盾,都会成为婚姻破裂的导火索。一些当事人所宣扬的“潇洒婚姻”、“过不下去就离”等婚恋观,看似“潇洒自在”,其实是对现代成熟婚恋观的一种片面化理解,更是对传统婚恋观精华价值的一种抛弃。因此,有关部门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树立正确的婚姻价值观念,增强他们的家庭责任感,塑造健康向上的心态,从而积极应对婚姻之路上的各种挑战。

        要补齐制度短板,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创造更多便利。新生代农民工游离于城乡之间,夫妻长年分隔、就业条件差、子女受教育难等现实问题,都成为影响婚恋幸福的掣肘因素。有关职能部门应当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通过一些人性化的设计,为农民工融入城市提供便利。比如在条件许可的地方,为农民工建立“夫妻房”、“农民工公寓”等,尊重和满足他们正常的生理、心理需求。同时,还应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消除不利于农民工婚恋的体制和政策性障碍,为进城农民工提供公平发展的机会,建立、健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等,从制度层面为农民工的婚姻提供坚实保障。

        从根本上说,需要大力发展地方经济,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对立的格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也逐步扩大。今年年初,“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的谣传之所以能广泛传播,无意间暴露了一个冷酷的现实,那就是社会上对于农村、对于农村子弟的偏见之深。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问题折射的是农民工的整体生存状态,农民工问题解决了,其婚恋问题自然可以得到消解。只有大力发展地方经济,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格局,方能从根本上改善新生代农民工婚恋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