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答好“文明交通”这道命题
近期,北京市公安交管部门开展不礼让斑马线整治。8月11日,北京市217处路口值守斑马线的“电子警察”正式开展执法工作。而早在2013年,南京就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倡导“礼让斑马线”,8年下来,礼让斑马线、文明出行的情况如何?(8月18日 现代快报)
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是文明交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遵守交规的必然要求,目的是提醒、唤醒、警醒人们对规则敬畏。1868年,世界上第一个红绿灯矗立在伦敦议会大厦前,这被认为是人类首次进入交通规则时代,从那时起,通行就不再是“一个人的事”,更不是随心所欲的事,而是要“看灯而行”,遵守红灯对通行的规则要求。
交通规则约束人的行为,现代交通本质上是规则之治,如何让规则真正深入人心、内化于行才是我们追求的共同目标。从法治角度,任何惩罚都只是抵达目的的一种手段,由于这种手段的必要性、可行性都无可替代,所以,在推进文明交通过程中,宣传教育与法律惩罚缺一不可,并行不济。既不能过度强调宣传教育弱化惩罚,也不能一味惩罚忽视宣传教育的功效。
城市交通是基于规则运转的体系,各类交通主体唯有敬畏并遵守规则,方有整个体系的健康运转。开展不礼让斑马线整治,就是通过这种最为日常的治理手段,来强化或重塑全社会的法治意识、规则意识,提升城市的整体文明程度。
不管是宣传教育,还是法律惩罚,对交通环境秩序的治理,与空气、水污染等其它城市问题治理一样,都指向让城市更宜居宜人宜业。比如,我们已经习惯用“车让人”去评价一个城市的文明;用“外卖半小时内送到”来度量生活舒适感,用“地铁能否无缝换乘”来刻画城市的便捷程度。还有便捷的绿色出行,优质的出行体验,发达的公共交通,这些都是城市交通整体体系的组成部分,与交通环境秩序的良性运转密切相关。
城市交通的主体是人,但建设文明交通不仅仅是单一命题,而是一道有关人与人、人与车、人与城市如何相处的复杂命题。城市在发展,汽车在增加,城市交通的治理随之也在发生变化。旧思维难以解决新问题,未雨绸缪、与时俱进才能解难题。通过常态化的宣传教育与法律惩罚,持续深入推进文明交通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政府部门持之以恒、多措并举。也需要广大交通参与者自觉摒弃交通陋习,从自身做起,于细微处改进,让遵守规则、关爱生命、文明出行的意识植根心底,共同答好“文明交通”这道命题。(莆田文明网 孙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