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闽剧《兰花赋》 历经13年久演不衰
福建新闻网漳州1月8日电 (余丹)“虽然时隔13年,但由于《兰花赋》具有十分现实的教育意义,因此久演不衰。”7日晚,经典反腐闽剧《兰花赋》在漳州开始了漳(州)厦(门)泉(州)莆(田)四地的巡演,福州闽剧院院长杨东在开演前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说。
继去年9月份亮相国家大剧院,进入中央党校演出后,闽剧《兰花赋》在全国收获了高度评价。殊不知,早在2001年,《兰花赋》就曾荣获中国第七届戏剧节曹禺奖优秀剧目及9个单项金奖。
闽剧又称“福州戏”,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现存的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和念白的戏曲剧种。2006年,闽剧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闽剧《兰花赋》没有传统戏曲中‘花前月下’、‘风流倜傥’、‘男情女爱’的传统意境,大部分的戏以男生为主,充满阳刚之气,可能会给一些观众带来‘粗鲁’的视觉感受。”杨东称,虽然如此,但《兰花赋》所展现的大情大义大爱,恰恰是当下社会所呼吁和需要的正能量。
《兰花赋》讲述的是乾隆年间,福建巡抚严子轩在审理一件冤案时,因顾念亲情而走上贪污腐败之路,但最终良心发现,幡然悔悟,及时平反冤案,在惩办贪官后,脱去乌纱帽,披枷戴镣进京请罪。
杨东表示,《兰花赋》这部戏的精华,在于提倡一个人犯错误之后的行动和思想,“人无完人,犯错误很正常;一个官员,犯了错误之后能够及时反省、悔改,并且能够阻止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避免更严重的事态发生,这才是《兰花赋》这部戏所倡导的意义。”
如今全国都在大力提倡反腐倡廉,《兰花赋》中倡导守正、守法的现代性立意,不仅对于党员干部,就连对普通群众,也具有现实意义。
为了使老剧种、老故事能够更好地演绎反腐倡廉这个现实主题,13年间,《兰花赋》剧本历经20多次修改,对部分人物关系、对白唱腔等方面进行了调整。
“此番晋京表演,我们整整花了4个月,对剧本、音乐、演员、舞美等都做出新调整,使之好听好看好玩,总体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杨东称,未来在福建省进行巡演的版本,正是去年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版本。
13年间,《兰花赋》的主演、幕后人员更换了一轮又一轮,唯一不变的,是《兰花赋》中福州知府祝威铭扮演者杨东。
如今已是国家一级演员、福州闽剧院院长的杨东对与闽剧的发展传承十分有信心,“闽剧不会止步于此,其他剧种好的方面我们也会引以为用,在保持住闽剧特色的基础上弘扬和发展,让更多人喜欢本土剧种。”
当晚,《兰花赋》绚烂的灯光渲染,激情洋溢的台词对白,无不吸引着观众们的眼球。当最后一幕主人公痛定思痛、倾诉悔恨时,全场气氛在热烈的掌声中达到高潮。“如此高规格的巡演,在闽剧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但这并不是最后一次,我们还会将其继续延续下去。”杨东在演出后对记者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