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小学生穿苗服吹芦笙 跨越1200公里来泉州谢恩

04.01.2015  11:58

  他们不辞辛劳,从贵州山旮旯里启程,或徒步数小时或辗转搭车、换车,翻山越岭,跨越1200余公里,来到泉州,只为谢恩。

  贵州弄团小学,因教学设备、宿舍等硬件设施差,海都报于2013年5月特派3位记者,随同志愿者老潘前往该校,并于当月推出“走进贵州爱心助学”特别策划,为贵州黎平县九潮镇弄团小学20多位孩子送去爱心。此项公益活动获得泉州民间公益团体、单位关注,得到热烈响应。当年,活动募得10万多元爱心款及各类物资,为弄团寨的孩子盖起新教室,爱心力量开始汇聚该所小学。

  1日上午8时许,志愿者老潘带着由贵州弄团小学和会里希望小学组成的10人受助团来到泉州,他们身着民族服,带着感恩礼和祖传乐器来到泉州,开始他们为期10余天的谢恩之旅。

  穿苗服吹芦笙 与当地小朋友互动

  在结束石狮活动之后,昨日上午9时许,海都记者跟随受助团来到晋江市一教育培训班。受助学生很快与培训班的孩子们打成一片。其中,三位学生现场表演芦笙,引来当地小朋友们的喝彩,惊呼“酷毙了”。而富有民族服特色的苗服,佩戴的头饰更是引起小伙伴们的好奇,纷纷上前触摸,以探究竟。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与当地家长们结对子。

  老潘告诉海都记者,坐落在贵州黎平县九潮镇弄团寨的弄团小学,自打石狮民间公益组织——璞玉者在弄团小学打响“第一炮”后,泉州爱心力量如礼花般在不断开放。2013年5月底,由海都报发起的“一元认捐一片爱心瓦”公益行动,得到社会热烈响应。泉州的民间爱心力量,再次汇聚在弄团小学。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由海都报资助的教学楼已经投入使用,由泉州“真情在线”资助的太阳能灯结束了学校无灯的历史,学校的设施得到改善。

  此次受助团有5位学生、2位教师、3位村民以及1位护理。

  老潘说,此行是由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联合会支持,此举一是为了感谢泉州的爱心企业家和社会爱心人士,二是让孩子们拓展视野。

  自筹80斤礼物 回馈爱心人士

  为了此行,弄团小学提前准备了感恩礼。贺老师说,弄团寨的经济作物单一,村民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但村民通过筹集方式,携带30斤野核桃和50斤(5斤装)野百合。因为野生,量少质高,格外珍贵。前三天,野核桃已经全部分送给石狮的爱心人士,剩下一半的野百合将后续赠送给其他资助者。

  在感恩的队伍中,来自贵州从江县往洞镇会里希望小学的梁老师告诉海都记者,他和学生2人,先是徒步2个多小时的山路,再搭乘过路班车,到贵州黎平车站与大部队会合。再经过24个小时的车程,最终到达泉州。

  梁老师说,一路过来,虽然很辛苦,但这是一段感恩之旅,再艰苦也要跟孩子们一起走完。他告诉海都记者,学校条件很艰苦,全校7个班,10位教师,师生共190人。全校有12间宿舍,每间10㎡左右,需要分配130余人。其中,每间睡12~16人,剩下的全部打地铺。“住宿方面,希望能够得到改善,也希望能够有个厕所”。

  另据梁老师透露,因学生们家境贫困,在冬天寒冷时节里,部分学生甚至没有袜子穿,脚冻得生疮。

  根据行程安排,今天受助团将前往安海子江中学交流,元月6日至9日分别前往泉州立成小学、泉州真情在线公益团队、泉州爱心妈妈公益团队、泉州供电公司等社会爱心团体与单位,对他们的资助一一表示感谢,直至元月10日参加华侨大学MBA联合会举办的企业年度晚会,结束此次感恩行程。(李昌乾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