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冷热不宜引发舆论“过度围观”
随着2017年国考的临近,有关国考职位冷热门的舆论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杂。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公务员受到群众的监督本是天经地义,但舆论强势围观公考却是没有必要。职位的冷热门与其岗位限制条件、所在地域以及工作性质息息相关,甚至于很多人都习惯性在最后的时间踩线报名,为的只是“看清形势”。过度关注公务员职位报考的冷热实在是没有必要。
公务员这个职业既不是赚钱最多的职业,也不是最受人尊敬的职业,更不是最休闲安逸的职业。十八大以来,从公务员内部挖出了一大批贪污腐败的领导干部,这的确令人痛心。但细想一下,公务员并非是超然存在于社会的,与这些问题领导关系融洽的个人、商贩、企业不也一样是道德沦丧,唯利是图?
我们的制度有待完善,我们的风气也有待净化。可喜的是,一切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变化都表明,我们的制度正在逐步完善,我们的社会风气也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公务员招考是面向社会大众的,与教师招考、医生招聘没有什么不同。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在舆论上对其过度关注,甚至是刁难与冷嘲热讽。
过度关注公考是对考生的一种伤害。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职业的自由,我们不能将自己的职业观强加到他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何人选择自己的职业都有着自己的考量标准,他人即便不能理解,也不能横加指责。在关注公考的众多舆论中,总有那么一些偏激的舆论者,用阴阳怪气的语调说着冷嘲热讽的话,这对于广大的考生来说就是一种言语伤害。熟不知,这种伤害也是伤人伤己,有心伤人者,势必先伤己身。
过度关注公考是舆论导向的失败。严格说来,公考算不上是什么“新闻”,更不值得引发一年一度的舆论风波。舆论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新近发生的,或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舆论的作用在于推动新闻事件发展,为社会问题解决营造舆论环境,提供解决方案。公考只是每年固定的一次大规模的招聘考试,报考职位的冷热也并非是今年独有,既无趣,也无料,何以引发舆论围观呢!
严格说来,公务员这个职业甚至算不上特殊。既没有“鉴黄师”、“酒店体验员”那样新颖;也没有“科学家”“艺术家”那样专业;还不如“医生”“教师”那样具有争议。对于公考的围观应当适可而止,舆论还承担着更加重要的社会责任,应当关注更加重要的社会课题。(浦城县委文明办 吴利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