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68岁老人守护公墓30年:最怕没有接班人

29.08.2014  23:00

  图为68岁的李栓柱老人和他所守的墓地。 李江帆 摄

中新网阿拉尔8月29日电 (敬朝宇李江帆)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四团703公墓中,静静地竖着2700座墓碑。8月28日,68岁的李栓柱老人照常来到墓地巡视,看到墓碑歪斜的会扶正,这里的很多墓碑就是一方薄薄的胡杨板子,这块墓地李栓柱已经守了整整30年,今年11月1号,他就要退休了,墓地有没有接班人来守,成了老李最纠结的事。

1975,李栓柱进疆

今年68岁的李栓柱告诉记者,他这一生做得最好的一次选择在1975年,那一年他决定到新疆看看。

1957年,8岁的李栓柱父母因为意外相继离开,成了孤儿的李栓柱碰到了一位要去新疆的同乡,“我这个老乡就问我,去不去新疆,我想了想,反正在老家也没个正经营,就说去”,后来,李栓柱就和这个老乡辛苦跋涉了20多天来到了新疆。

来到新疆的第三个年头,十四团开始招五七工,我就报名参加,这个时候才有了真正的窝,当时的心情特别的好。”李栓柱说。

1986,守护公墓

1984年,团领导找到了李栓柱,“团领导就问我怕不怕守公墓,我说不怕”,就这样,李栓柱来到了703公墓,开始了长达30年的守护公墓的工作。

刚到公墓时,没有住的地方,李栓柱就自己动手,挖了一个简单的地窝子栖身,就这样生活了将近6年时间。直到1990年,团里才在公墓旁为他盖了一座土坯房,老李这才结束了6年多的半地下生活。

守护公墓不是简简单单的巡视,这期间让老李最费心的还是公墓周边的树木,“这里和老家不一样,土质都是沙土,公墓周边的林子要是不在了,遇到大风,有些坟头都能给吹没了,这些年主要是和砍树的和放牧的作斗争了。

在这期间,老李的工作也引起了不少好友的误解,一位多年的好友放羊时不小心羊放进了公墓林区,老李和这位老友因为这个发生了争执,险些闹翻,而这样的事情在这30年里几乎年年都在发生。

本来住的地方就偏僻,没有几个朋友,遇到这种事你也想放一放算了,但这样做了就是对工作不负责,所以得罪就得罪吧。

老李讲,这些年最怕听到的就是牲畜叫和斧子声响,一听到这个声响,就跟条件反射似的,他都会立马到公墓去转一圈,不管白天还是夜里。

如今,这片公墓在老李的看护下,基本保持着建团之初的原始风貌,公墓林区生长的郁郁葱葱,墓地周边长满了蔷薇,李栓柱老人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墓地不被牲畜毁坏,他种植了这些植物,这些蔷薇带刺,能防止牲畜怕进入。

寻找接班人

李栓柱老人告诉记者,守墓守了30年,也快要退休了,李栓柱也想换个地方生活,毕竟这里地方偏僻,什么都不方便,于是他就找到团里,想尽快的找一个接班人,等接班人熟悉工作了,他就可以安心退休了。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才发现寻找接班人这件事并没有那么容易,“这里毕竟是墓地,一般人心里还是有疙瘩,年轻的不愿意干,年纪大了点的又不愿意一个人来,这个我也理解,就先干着”,寻找接班人暂时没有结果,李栓柱就跟团里主动申请,如果找不到接班人,自己就接着干,直到找到接班人为止。

老李说,自己最舒心的事是每年清明节,看到好多人来到这里顺利的祭奠亲人,这个时候自己觉得做这份工作是最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