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公务车采购或成新能源车发展重要拐点
近日,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利好消息层出不穷。从国网加速充电桩布局承诺,中德合作统一充电桩标准到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细则,无一不是给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打了强心剂。其中,公务车采购明确规定新能源汽车比例,或许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拐点。
日前,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公布了《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方案指出,2014年至2016年,中央国家机关以及纳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备案范围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的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总量的比例不低于30%,以后还会逐年提高。
至少30%的新能源车,这个比例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据财政部披露的数据显示,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2013年,北京88家单位公开部门预算, “三公”经费预算将近8亿元。其中,公车开支是“三公”经费的最“大头”,购买车辆及运营维护开支约为5.9亿元,占比74%。广东省2013年省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为8.64亿元,其中公车类开支总计约5亿元,占比近六成。在公车费用中,公车购置7316万元,公车燃料、维修等运行维护费4.27亿元。
对于各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这30%的份额,相当于一笔现成的由政府买单的订单。当然,随着政策的收紧,三公消费和公车采购的数量将会缩紧,但对于企业来说这仍然是一块鲜美的大蛋糕。此前用于公车的投入一旦转投给新能源车,将会让车企觉得如沐春风。
此前,某位车企的高层曾表示,无论是民间还是政府,虽然发展新能源的呼声高,但是都属于雷声大雨点小,对于企业却鲜有真正的“实惠”。如今,公车采购的天枰真正向新能源汽车倾斜,无疑是随了车企的愿。车企不再担心有投入但是短期内没有回报的问题,政府的大手笔至少给了他们 “保底”,让他们有底气和勇气继续投入和发展新能源汽车。
从某种层面来说,公车采购30%最低比例的利好虽然看起来只是给厂家带来了实惠,但是公车采购对于市场的示范效应才是未来驱动新能源汽车普及,真正打开市场大门的金钥匙。
同时,“官车”效应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刺激新能源车销量。之前一直作为官车代表的奥迪系列,因为笼罩着官车的光环,销量一直遥遥领先。新能源汽车日后作为官车,必然也会得到大家的瞩目,扩大知名度,那么打开市场,销量大增也只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公车采购规定新能源车最低比例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意义深远,不单是给了车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信心,对于新能源汽车撬开销售市场的大门以及普及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公务车采购或成为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重要拐点。(人民网 吴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