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公共外交地方—高校论坛在北京召开

22.06.2014  00:28

中新网北京6月21日电 (杨勇)21日,首届公共外交地方—高校论坛在北京召开。

本次论坛由察哈尔学会与外交学院共同举办,主题为“中国城市外交的实践”。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察哈尔学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名誉主席赵启正、察哈尔学会秘书长柯银斌等50多名专家和学者出席论坛。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主席韩方明致书面欢迎词。韩方明表示,察哈尔学会作为中国一家非官方的外交与国际关系智库,多年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公共外交事业的发展;外交学院是“中国外交官的摇篮”,拥有雄厚的学术资源和师资力量。二者合作充分证明了地校交流平台的可行性。

韩方明认为,地方要开放,张开双臂,欢迎高校学者前来调研,并提供适当的条件;高校要放下身段,去接地气,重视现实问题的调研,为国家发展献良策;双方应重视并运用案例研究方法。

赵启正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建立起地方公共外交协会和高校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

怎么衡量中华文化走出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今年有多少中文字进入了英文字典,尤其是思想性的词汇,像民主、自由、人权等。”赵启正说,如果我们今天不创立新的文化,没有创新,老拿孔夫子走出去,能走多远?

赵启正认为,地方城市的外事或外交,一是要服务于中央的整体外交,与总体外交的方针政策一致;二是要服务于地方的需要;三是要与外国代表团、外国人物、跨国公司等实体进行积极交流。各个城市要有自己的“城市符号”就要有好故事。重要的是有某一点让人记得住,突出个别的特点,而非全面。地方公共外交协会可以讲一些案例,积极参与。“我们除了向人家介绍我们的制度、政策、发展以外,还要介绍新发生的事情。

察哈尔学会秘书长柯银斌主持了大会发言环节。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察哈尔学会研究员赵磊认为,文化就是城市的品牌、标示、资源,价值就是城市的规划和话语权建设。中国城市主要要结合好四个要素:一是定位准确;二是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考虑国家需要,城市、企业如何配合;三是要有国际化视野,四是注重品牌建设。

本次论坛采用工商管理案例研讨方法,分五个小组对广州、南京、扬州、温州、大连、青田、云南、西宁、上海的公共外交实践经验展开讨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