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岭长城年底避雷设施全覆盖 减少意外事故概率

20.08.2014  10:26

  八达岭长城指挥中心可以看到对长城的全方位监控

今年底,八达岭长城北段未开放区域也将穿上“防雷外衣”,届时整个八达岭长城都将处在避雷设施的防护之下。作为所有长城景点中开放时间最早、保护最好、规模最大、接待游人最多的长城段,现代化的避雷和数字监控设施将能大大减少八达岭长城发生各种意外事故的概率。此外,八达岭特区办事处透露,近期将不会有新增段长城开放。

现状:开放段长城实现全方位监控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西北60多公里的军都山山脉,是军都山层峦叠嶂中的一个狭窄山口,居于20公里关沟的北端制高点。长城依山就势而建,宛若游龙奔腾于群岭之上,气势磅礴,因而享有“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的美誉。

八达岭长城国保段从南16楼半至北19楼全长共7441米,城台、附墙台及空心敌台37个。游览开放段从南7楼—北12楼共计3741米,包括关城1座,敌楼、敌台19座,烽火台2座。

整个景区面积40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848米。雷雨天里,如果有游客在八达岭长城上打手机,无异于形成了一个活的避雷针,十分危险。怎样防止游客受到雷击、保护长城本体及周边区域不受雷电损害,多年来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2010年,八达岭特区办率先对北1楼至北12楼的避雷设施进行改造完善。到2011年,共投入150余万元,完成了南7楼至北12楼开放段长城的直击雷防护和监控避雷工程的安装工程。

除了技防措施,八达岭长城上还有一支150余人的文物保护管理队伍,他们用“定期检查+重点日查”的工作方式,消除了技防措施的盲点,从文物古迹保护与维修、游人安全、市场秩序、环境卫生等方面,对长城形成了一张全方位多层面的保护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