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八一学校校长沈军:追求品质继承红色传统 课程建设育四方英才

07.03.2016  11:10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 商亮 王琦)“八一”这个带有军旅色彩的特殊词语常给人威武雄壮之感。翻开北京市地图,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区坐落着这样一所学校,她始建于1947年,由聂荣臻元帅亲手创办,学校的名字是“北京市八一学校”。这所镌刻着“军魂”的学校,一直在用她自己的方式传承红色传统,延续着老一辈薪火相传的殷殷期望。2016年3月,这所即将迎来70岁生日的学校,对自身所传承的精神和期望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体会。“思想领先、艰苦奋斗、高度负责、严格要求”16个字的“八一精神”,赋予了学校在新时代更为艰巨的任务。在校长沈军看来,如何让这16个字更好地在八一学校延续下去,正是以他为代表的八一学校领导团队需要特别思考的问题。

   寻找文化根基 八一精神”历久弥新

  作为一名从八一学校成长起来的校长,沈军在物理课教师、班主任、年级组长、德育主任、德育副校长、教学副校长以及校长的岗位上留下一长串坚实的脚印。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刚刚走出大学校门来到中学时的感受——“一张白纸”。进入校门老教师们对自己的帮带为他对学校的文化认同带来重要改变,“这种帮助对一个年轻的或者没有任何经验的人来说,是对他的价值观以及文化认同的重要引领。”沈军说,战争年代八一学校就有寄宿部的传统,老师们对孩子们从生活上、思想上、精神上都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这种关爱发展到现在就成了一种对于孩子发展的责任心。

  新形势下,领导团队为学校定位需要“继往开来”:继承八一勇于担当、作风正派等优良传统;传承八一无私奉献、诚实守信等优秀品德,让"思想领先、艰苦奋斗、高度负责、严格要求"的八一精神薪火相传;而身处新时代,更要锐意进取、开放包容、不断创新,以远大的志向和胸怀阔步前行。

  从1947年开始的历程,时间在八一学校身上刻下深深的印记。“ 部队历史的学校,这是一笔非常丰富的财产”。 八一学校对老教师、老领导、现任领导、教师、学生进行访谈,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深度、不同重点中提炼出学校的内涵,沈军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过程:“寻找一种文化的根基。

   不懈追求“品质” 用心打造校园文化

  经过探索,八一学校确立了自己的“品质文化”,即“做任何事我们都要追求品质。”在沈军接任校长的六年时间中,随着学校发展以及集团化办学的进程,学校“打开大门”迎来了众多新鲜的血液,新任教师录用渠道变化,学校流动加快,半道调入、新进大学生等多种形式……随着教师团队的不断发展壮大,怎样让已颇具规模的教育集团延续传承“八一精神”成为了摆在校长面前的重大课题。

  在确立了“继往开来 开拓无前”作为校训后,学校又设计了“十二人才基因”的课程,将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和活跃起来。12个词赋予孩子们12种全新的人才基因,在每个月不同的主题活动中,学生们重新理解这些词的意义。三月因为有“学习雷锋日”,被赋予了“文明”的基因。四月学校有体育节,“阳光”成了它的新定义。“诚信”要求诚实守信,放在考试密集的六月。至于这些“基因”为何如此有趣,沈军揭开谜底:“主题词都是面向全校征集,最后归纳提炼的。

  按照现在八一学校囊括了小学、初中、高中的规模,孩子们的年龄相差那么大,理解层次不一样,可怎么“一起愉快地玩耍”?

   沈军介绍,“譬如‘尊重 ’,低年龄段的学生可以理解成要尊重父母、尊重老师,对高三的学生则提出对国际规则的尊重,对于不同地域多元文化的尊重,于是他们对于尊重都有不同层次的理解。” “一个孩子如果从初一开始一直上到高三,他要经历六次尊重,但每次主题都不一样,对于不同年龄层次,我们提出了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之下又设立三级指标,在这个三级指标的指引下,班主任就好操作了。

  这样层层分解,效果显著。“我们每月选两个班级,让他们做案例指导,形成‘八一故事 ’,新来的班主任一看这个案例指导,就知道如何具体操作。现在我们这套文化体系已经形成从干部到老师,对教育学生的一种话语氛围了。

   强化“以人为本” 课程改革锻造品质

   追求品质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沈军带领团队从校园文化建设起步,全面拓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领域。每年寒暑假期沈军都要有几天“闭关”,静心思考学校的前进方向和道路选择。

   “八一学校目前最核心的工作,首先是课程改革,其次是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建设。”课程建设还是基于学校的价值观和校园文化。沈军和他的团队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提炼出三个特色:“军魂铸人、学科育人、生态立人。

  “军魂铸人”,是在日常课程学习中,学校在国防教育中常会涉及到政治、军事、地理、历史相关的跨学科的问题,学校运用自身资源开设专门的专题研究,学生通过学科的融合,解决相关问题。“生态立人”,则带给孩子一种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模式,学校通过生态教育、生态理念、生态课程和生态活动的开发推动,让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珍惜生命,关爱人类。

  沈军直言,“学科育人”在他心中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课程建设也成为压力最大、挑战最多、让他和团队最费心血的一个部分。学习方法的改变没有在技术上相应的变化,整个课堂教学、学校管理、学生的发展都会出现混乱,不适应。沈军始终在思考,课程之间的逻辑性、对学生的需求分析,以及对学生素养培养的有效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在筹划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的建设。

  八一学校以学校文化作为课程分类,确定了以“中国精神类、国际视野类、勇于担当类、文化底蕴类、科学精神类、审美情绪类、身心健康类、崇尚文明类、社会适应类”等九大课程主题。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课程逻辑形成:基础性、拓展性和广域性等三类课程类型,并拓展出品质课程模型。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角度,八一学校致力于建设五个领域的课程,分别是:品格修养、人文底蕴、科学智慧、审美追求和全球视野,以此逻辑构建课程体系。

   悉心培育学生 以学生的最大收获为依据

  说起八一学校的生源组成,并非海淀区最优秀的。八一学校的领导团队和老师们立足现实,给予他们自己最好的教育,将这些学生的潜能发挥出来,“相信我们的学生”、然后“教好属于我们自己的学生”。因为相信孩子,所以很多时候八一学校的老师会让孩子去“试试看”,成功固然好,失败也未尝不可,为了这种可贵的尝试,学校不惜大量投入成本。在沈军看来,“有什么比学生能够获得体验更重要的?我们制定政策不要以我们工作方便为依据,而是以学生的最大收获为依据。

   后记:“有声有色”背后的坚守和务实才是“硬道理

   “八一的坚守和务实,就是一切为了学生,努力为学生的发展搭建各种合适的平台。”——沈军

   整个采访过程,沈校长说到最多的两个词,一是“学生”,另一个是“课程”,他说“从对学生的负责,团队的凝聚力,对学校的热爱,还有老师们的工作激情,我始终觉得这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漫长的探索,勇敢的尝试,对于一所涉及12个年级的学校而言,“讲什么”最终在沈军看来,用三个字可以概括:“”、“”、“”——对小孩子讲“”,对初中生是“”,对高中生讲到的是一个字:活,每个字后面都有成体系的课程作为依托。在高度凝练和概括的背后是整个教学团队的探索与实践,是整个领导团队的决断和战略眼光,同样也是一位校长对自己教育“本心”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