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联合治理气候变化用行动加码
《马拉喀什行动宣言》强调,全世界的气候变化行动在2016年展现强劲势头,当前任务是在这一基础之上,有目的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加大应对气候变化的力度,支持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22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日前在摩洛哥马拉喀什落幕。
据悉,马拉喀什气候大会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5万人参加,而其议题包括了《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后续谈判路线图和时间表;督促各国按照《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及多哈修正案的规定,提高2020年前的行动力度,落实自己的承诺,为《巴黎协定》的实施奠定政治基础;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气候变化应对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援助,特别是审议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资金的落实情况;审议各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的行动情况。
可见,经过这次大会将会更进一步地促进合作共赢、公正合理的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体系的形成,而中国发挥的作用也不可小觑。
多年以来,气候变化困扰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且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变化也给民众的健康带来影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席埃里克·索尔海姆在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曾指出,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三分之一死亡人口源于环境恶化。“目前,北冰洋冰山、冰湖融化速度已有所减缓,这一环境改变间接导致每年死于皮肤癌的人数减少200万人。”
气候具有流动性,因此治理气候变化必然需要全球各国共同使力,此前,各国也尽力达成协议以期有所作为,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多年来在此方面推进缓慢。直到去年年底,这一困境才有所打破。近200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在巴黎达成协定,对2020年以后全球协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顶层规划。今年的11月4日,《巴黎协定》正式生效。
那此次会议又意味着什么?如业内人士提出的,治理气候变化主要是减排,但减排是个长期过程,长期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当前所采取的行动。因此,未来给全球定义的长期减排目标,就需要尽快地有所行动,包括政策的出台,此次大会正是为此而来的契机。
因此,大会通过了 《马拉喀什行动宣言》,重申支持《巴黎协定》,强调各方应当作出的最大政治承诺,以行动落实协定内容。且《马拉喀什行动宣言》强调,全世界的气候变化行动在2016年展现强劲势头,当前任务是在这一基础之上,有目的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加大应对气候变化的力度,支持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可持续发展目标。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克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天的政策与行动非常重要,全球需要尽可能快地达到排放峰值,从而为长期低碳化转型奠定基础。反之,长期战略、目标与路径又为今天的行动提供长期、明确而又稳定的政策预期,为今天的商业决策及技术创新提供明确的市场信号。
从以上来看,全球形成系统的治理气候变化体系在迈出实质的步伐,但需要指出的是《巴黎协定》提出的各国减排依赖于“国家自主贡献”,而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的目标并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可依据,所以相当于各国都使用自己的衡量标准达到目标,可不一定能够达到全球需要的减排效果。
亦有观点表示,“国家自主贡献”的减排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之配套的全球定期盘点、信息透明化、逐步趋紧目标等机制。如果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弱化,“国家自主贡献”就可能会弱化,从而导致全球气候治理再次落空。
同时,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指出,马拉喀什气候大会“并不圆满”。比如,2020年前发达国家进一步提高减排行动力度,发展中国家关心的适应、资金、能力建设问题,在决定中的安排还比较弱。与会各方决定在今后的进程中和明年的缔约方会议上进一步加强,早日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
因而,像此次这样的大会在以后全球治理气候变化中不可缺少,只是大会牵扯因素众多,还需中国这样的大国从中斡旋。
解振华就对近200个缔约方表示,中国坚持自己的气候目标和政策。中方愿与各方一道,继续按照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的原则,规划和落实《巴黎协定》的各项谈判工作。
“希望与会各方能够着眼大局和未来,尽早达成‘平衡全面’的行动声明。”中国代表团第一副团长、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也在大会期间如是表示,对于发达国家的资金承诺,他指出,发达国家提出的路线图在资金核算标准问题上并不明确,资助力度也远远不够,而发达国家有义务承担历史责任。
当然,中国在促成全球治理气候变化有实质行动时,自己也在减排方面作出了贡献。
大会期间,中国国家发改委气候司战略处处长田成川提出,中国在开展低碳试点工作方面设立了一系列目标,包括在现有42个试点省市的基础上扩大到100个;2020年前把低碳工业园试点扩展至80个,建立20个国家级低碳产业示范园区;建设1000家低碳社区试点和100个国家级低碳示范社区;建立50个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等。
不可忽视的是,中国作出贡献时,还需时时进步才能持续秉持减排初心。例如,中国需不断填补目前还处于空白状态的领域,且需完善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以满足中国宏观管理气候。中国还缺少健全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对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监控核算能力和执法能力还比较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