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反跨国避税行动再升级 多国政府重拳出击

26.09.2014  09:43

近期,全球反跨国避税领域消息不断。美国本周出台首批有针对性的反税收倒置一揽子措施,严厉打击在美公司将总部迁至海外避税的行为,开启了打击跨国避税行动的新篇章。同时,欧盟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也已开始加大对大型企业的跨国避税行为的监管力度。另一方面,刚刚闭幕的二十国集团(G 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正式审议通过“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项目2014年成果,业内人士称这项行动是近百年来国际税收规则体系的首次全面重塑。随着各国国内税务改革的推进和国际间合作的加强,全球打击避税行动正在掀起一轮新的高潮。

多国政府重拳出击

随着国际税收形势日趋严峻,提高涉税信息透明度、加大跨国避税打击力度的呼声渐高。今年以来,全球范围内打击跨国避税的行动不断升级,近来更是有多个国家和地区从行政、法律和执行等层面加大反避税力度。

美国财政部22日公布一系列新措施,以制止美国公司在不缴纳美国国内企业税的情况下获取离岸收入,从而让这类公司难以进行税收倒置和在海外拆分其分支机构。所谓税收倒置,是指在美国现行税收制度下,美国本土公司在收购海外公司后,将其总部迁至海外,成为外国公司,规避国内较高的企业税。很多公司利用这一渠道,通过跨国并购将公司总部迁到税收较低或几乎为零的国家。

据美联社报道,此次出台的新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项:首先,禁止“跳房子”贷款,这是指在美国的公司向新的国外总公司提供借款,从而将收入转移。其次,收紧一项相关法规应用,该法规规定美国公司股东持有并购后的新跨国公司的股份不得超过80%,否则仍将被视为美国企业,进而无法享受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这些新措施包括禁止美国公司在并购前进行高额股利派发以减少自身书面形式的规模等特定行为,因此将使美国公司难以应对80%的上限。此外,新规还对外企使用外资、贷款等活动做出严格限制,最大程度避免“假外企”钻空子。

据悉,新措施自出台之日起立即生效。一名美国财政部官员表示,在22日之前完成的并购交易将不受影响,在此之后的交易将受到新措施的制约。这意味着,新措施可能对部分正在计划跨国并购的企业造成困扰。

美国是全球企业税负最高的国家之一,联邦企业税率约为35%。据统计,自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至今,已有约50起税收倒置案例,而在过去十年里,有数十家美国企业将他们的纳税申报地迁移至海外,其中大部分发生在2008年以后。最近大企业传出的类似举动包括连锁快餐企业汉堡王与英国最大咖啡连锁企业蒂姆·霍顿斯达成并购协议,欲将其总部迁往加拿大。

美国总统奥巴马22日发表声明,对财政部的这一决定表示支持,并称相信财政部的最新措施将打击企业利用税收倒置漏洞的积极性。奥巴马还表示,在未来数周至数月内,美国将着手制定更加公平的税法,以帮助美国企业成长,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今年6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对苹果、星巴克和菲亚特三家跨国公司在爱尔兰、卢森堡和荷兰等地的分支机构展开调查,并对九个欧洲国家进行所谓“专利盒子”安排的调查。欧盟还表示,这仅是调查的第一步,未来将扩大调查企业和国家的范围。这一行动向外界表明了欧盟力图打击跨国避税的决心。

另据澳大利亚媒体7月份报道,澳大利亚政府正在计划改革税务体系,堵住被跨国企业用来转移利润及亏损以最小化纳税额的监管漏洞,并追讨数十亿澳元的税款。这项改革的措施包括将企业的债务资本比率上限从75%降至60%,超过这一门槛将受到澳大利亚税务局的调查;限制与利息支付相关的可减税金额,以防止企业利用“非证券投资股息”的免税规定来将相关资金当做股息而非债务偿还款。据悉,这项改革提议有望在近期成为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