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生态文明建设 闽首创省级全域性河湖健康评估蓝皮书
福建省河湖健康研究中心31日在福州发布《福建省河湖健康蓝皮书——福建省流域面积大于200平方公里的河流健康评估报告》,这是全国首部省级全域性河湖健康评估蓝皮书,福建179条流域面积大于2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了最新的“健康体检报告”。此举将为政府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和依据,对维护福建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河流健康“体检”要查十余个指标
河湖水系是地表水资源的主要载体,是维系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因子,也是哺育人类文明的摇篮。福建省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水系密布,河流众多,仅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740条,流域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79 条。
福建省河湖健康研究中心于2019年启动“福建省河湖健康蓝皮书”编制规划,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福建省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的健康评估工作。目前,已完成福建省流域面积大于200平方公里的河流的健康评估工作,并形成了首部《福建省河湖健康蓝皮书——福建省流域面积大于200平方公里的河流健康评估报告》。
评估河流是否健康,都有哪些检测指标?据福建省河湖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苏玉萍教授介绍,福建省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包括5个准则层和14个指标体系,这些指标包括了河流的生态流量保障程度、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河岸带植被覆盖状况、河岸带人工干扰状况、河流连通阻隔状况、水质优劣程度、溶解氧(DO)浓度状况、鱼类保有指数、水鸟状况、生物入侵状况、水功能区达标率、供水能力、防洪能力、公众满意度等。数据来源包括遥感数据、水利和环保等部门的监测数据、现场调研数据等,结果经过专家论证,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179条河流健康情况良好
蓝皮书评估结果显示,全省流域面积大于200平方公里的179条河流健康状况良好,河流健康综合指数大于等于85分的河流有15条,健康综合指数大于等于60分的有172条,河流健康合格率达96.1%。主要河流闽江、九龙江、汀江、晋江、赛江、鳌江、霍童溪等河流的健康状况良好。
苏玉萍介绍,从总体上看,179条河流总体表现为河岸带植被覆盖状况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水质和水功能达标率良好,但在河流连通阻隔状况、生态流量保障程度、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有待改善。
据悉,《福建省河湖健康蓝皮书——福建省流域面积大于200平方公里的河流健康评估报告》发布后,福建省河湖健康研究中心还将推动建立“福建省河湖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地方标准”,继续开展专业版、管理版、公众版河湖健康评估。同时,探索河流健康维持和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在河流保护和健康维持中谋高质量的发展,让每一条河流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为福建河流健康问题诊断提供有力支撑
据介绍,为了提供专业的评估结果,福建省河湖健康研究中心组织了18支调研队在全省开展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含)以上的河流现场踏勘和监测调查,且评分结果经过技术专家复核。蓝皮书为实现福建河流健康问题辨识、原因诊断和对策确定提供有力支撑,让社会各界关心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黄凌风教授说,蓝皮书为把握福建河流健康状况、诊断主要存在问题、确定今后努力方向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是福建水利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希望这一成果能够为更多的政府机关、事业团体和广大民众所利用。
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玉珍表示,蓝皮书让人们从生态系统整体上重新认识河流,让社会各界来关心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水灾害,提升了各级政府部门执政为民的意识,增强了企业落实绿色发展的自信心,也让社会公众通过主动参与感受良好生态环境的幸福感。
福建河长制新规11月实施 细化管理体制
与会专家认为,蓝皮书是集科学性、实践性和引导性为一体的全省河流“健康体检报告”,同时,也客观反映了福建河湖长制推行以来取得的成果。
据了解,福建已将河湖长制写入《福建省水资源条例》和《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是全国较早把推行河湖长制写入地方法规的省份。日前省政府又出台了《福建省河长制规定》,细化了河湖长制管理体制、工作机制、考核问责等,将于11月1日正式实施。
2017年以来,福建省深化落实河湖长制,省市县乡全面实行“双河长”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因河施策,系统治理,协同管护,取得良好的成效。
《福建省河长制规定》将福建省河湖长制推进中的成功实践以法规的形式固化下来,有利于加大河湖管理保护监管力度。同时,有助于推动福建涉水事物由单打独斗向群策群力、部门督导向共同督导、单一治理向整体治理的转变,破解“九龙治水”难题。(蒋巧玲)
【责任编辑: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