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全域城市化,石狮力求——挥别“空心”与“二元”

17.03.2015  10:43
   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加速,城乡互动联系增强,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摘自今年中央一号文件

  石狮,全省首个全域城市化发展改革试点城市。

  在“全域城市化”的大命题下,石狮如何突破城乡要素流动的桎梏,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的愿景?连日来,本报记者深入石狮采访。

   工厂去哪了?

  在石狮市区的凤里、湖滨两个街道,记者注意到,与2年前手工作坊与小工厂密布相比,如今,这里的工厂数量已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密集的人流与发达的服务业。

  石狮是中国休闲服装名城,以发达的纺织服装制造闻名。多年来,密布城区及其周围的纺织服装工厂,是石狮城区一大风景。如今,这些工厂去哪了?答案是:下乡了。

  为加速推进当地城镇化步伐,2013年7月,石狮全面启动全域城市化战略,决定“全市一城”,对产业布局进行新的规划。而规划中的一大核心环节,就是做大做强广大乡镇甚至是乡村的工业经济。

  石狮采取的第一条路径是,将大量中小制造业工厂转移至当地乡镇。

  “乡镇土地资源丰富,制造业下乡,首先解决了城区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为城区发展高端服务业腾出空间。”石狮市经济局副局长林金场认为,“同时,制造业下乡带动了乡镇人气大面积回升,直接激活了乡镇经济。

  “城区的工业用地,每亩超过30万元,而乡镇不超过10万元,这大大降低了我们的投资成本。”将服装加工厂从石狮城区转移至祥芝镇的企业主林飞荣表示,制造业企业有足够的动力迁移至乡镇。

  统计显示,全域城市化战略启动以来,石狮城先后转移到乡镇的各类制造业工厂和作坊达528家。

  另一条路径,则是将新增制造业项目放至乡镇。

  几年来,石狮先后在灵秀、鸿山等多个乡镇规划纺织服装、海洋产业等工业园,一方面承接城区制造业企业转移,另一方面为新增的制造业企业提供空间。

  全域城市化战略启动以来,石狮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项目158个,其中布局在乡镇的142个。灵秀的服装、鸿山的染整、祥芝的海产……在政策引导下,当地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乡镇特色工业经济。

  乡镇与城区,一“”一“”,激活了相对沉闷的乡镇,有效避免了农村产业空心化,优化了城乡的资源配置,全市面貌焕然一新。

   积分有啥用?

  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日渐成为“要素流动”的桎梏。为消除这种桎梏,石狮在布局制造业下乡的同时,还推出公共服务下乡、新市民积分制等配套措施,真正做好“人的城镇化”。

  在永宁镇前埔村文化生态公园,记者遇见了来此散步的村民蔡东盛一家。

  蔡东盛和妻子在村附近的工厂上班,一对儿女都在村里的小学读书。“村里的工厂提供就业机会,村里的学校师资力量不错,村里的公园环境也很好,和城市差别不大了。”他笑着说。

  石狮市委书记张永宁告诉记者,石狮推行城乡一体化已有10年了,在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城乡差距日益缩小。眼下,在推进全域城市化中,石狮将重点放在破解外来人口的融入方面。

  2月5日,来自漳州的陈亚滨,拿到石狮市政府12万元的积分入住购房补贴。

  陈亚滨十几年前就来到石狮打工,现在是石狮市通达公司员工。她一直想在石狮安家,但面对不菲的房价,收入并不高的她只能“望楼兴叹”。去年10月,得知石狮推行新市民积分制,她立即申请加入积分体系。凭借在石狮的10多年“工龄”和一线工作技能,很快获得相应购房优惠——获得12万元的购房补贴款。

  “新市民积分制,让我真正成了石狮人。”陈亚滨高兴地说。

  作为闻名全国的服装名城,石狮制造业发达,常住人口66.3万人,其中,外来人口34.2万人,是我省为数不多的外来人口超过本地户籍人口的县市之一。去年5月,石狮率先在全省实行新市民积分制,让新市民凭积分高低轮候享受入学、入住、入保等8大项公共服务,使外来人员拥有和本地人同样的待遇,以此吸引更多的外来人才进城并安家石狮,迄今已有5.6万人被纳入积分体系。

  “我们的城镇化,绝不能将外来人口排除在外。”张永宁说,推行新市民积分制,就是要突破户籍限制,告别以往户籍与入户、入学、入医等项目的固化捆绑,破解外来大军融入难。

  而这背后,是政府的取舍。“无论是公共服务下乡还是破解外来人口融入难,投入都十分大,见效周期也长。”张永宁说,“但我们希望借此,换来石狮的长远发展。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