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部门联合召开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工作视频会议
10月27日,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召开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工作视频会,会议总结了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工作30年的经验,同时强调要准确把握形势、理清工作思路,使得教育经费统计为教育改革提供更好服务。会上,河北、江苏、山东、贵州四省进行交流发言,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沈晓明,国家统计局、财政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
沈晓明指出,教育经费统计工作30年形成了一系列的经验。制定了一套全口径、全覆盖的指标体系。从投入来源到经费支出,从政府投入到社会投入,从公用支出到个人支出,经费统计指标近700个,统计单位近50万个;形成了一套全流程、双审核的工作机制,通过不断加强工作机制建设,实施了教育经费统计业务全流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和控制;建立了一套法定化、透明化的监测制度,建立了年鉴制度,实行了公告制度,试行了季报制度;积累了一套可分析、可运用的大数据库;培养了一支专业化的统计队伍。
沈晓明强调,做好教育经费统计工作要准确把握当前面临的形势。首先,在经济新常态和财税体制改革的宏观背景下,教育经费统计工作要继续加大对法定增长落实情况的监测力度,要继续为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提供决策依据;其次,要按照国家统计改革的新要求,不断推进教育经费统计制度改革;最后,要根据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新需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育经费统计工作的变革和创新。
经过30年的探索,教育经费统计工作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但是仍存在薄弱环节,如重视不足,统计队伍建设需要增强;规范不够,统计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运用不够,统计分析工作和分析结果的运用还有待加强。
沈晓明要求,未来不仅要做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还要做到“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具体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坚持依法统计,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完善统计工作机制;强化队伍建设,不断夯实统计工作基础;重视信息分析,不断加强统计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