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元宝
日前,仙游县度尾镇书潭珍藏坊名木艺品厂雕刻总设计师徐元宝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4月28日上午,他赴京领奖。
一直以来,徐元宝都静心与木头打交道,以高超的技艺在古典家具的红木把件、陈设品等领域独树一帜。因业绩突出,他先后获评“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莆田传统木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莆田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1972年,徐元宝出生于度尾镇的一个工艺世家。他自幼喜欢绘画,16岁时开始学白描、磨刀具、木雕修光,刻苦钻研雕艺。17岁时,他已能制作出简单的木雕小玩件,18岁就“出师”了,掌握了古典人物、花鸟虫草、飞禽禽兽等题材的设计和制作工艺,所雕作品造型独特,纹饰流畅,雕制精细。就是难度最大的浅薄雕,他也游刃有余。于是,他跟着老师傅开始了在福州、泉州、深圳等地寺庙、古建中雕刻,博采众长。
“人品好,作品才好”。在担任雕刻设计和制作技工期间,他时刻谨记师傅这一教诲,以德修艺,以艺养德,刻苦钻研雕刻技艺,努力追求形、艺、材、韵相融统一的艺术境界。1994年初,他与人合伙创办了度尾镇书潭珍藏坊名木艺品厂并兼任雕刻总设计师。
20多年来,他带领厂里师傅不断研究、创新、精益求精,将透雕、圆雕、浮雕等一系列技法融合。“慢工出细活”。为了设计完美的作品,他整天拿着刀子对着木头端详,为了突破雕刻“瓶颈”,他常常寝食难安;为了作品的至善至美,他呕心沥血,始终以刀做笔以木为纸。
靠着精湛工艺、忠实为人和诚信经营,他带领厂里木雕师傅不断开拓市场,创作开发了“京味仙作、古为今用”的书房、厅堂、卧室、餐室等四大系列130多个品种把玩品,其中文房类50多种,厅堂类摆设品40多种,卧室类20多种,餐膳类20多种。因造型、设色、配景、整体效果等独具特色,近10年来,作品一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走俏,在业内赢得了良好口碑。
“观徐元宝的木雕作品,就像是在赏一幅画、品一首诗。”他善于传统题材现代表现,时尚外形传统技法,构筑了鲜明的木雕艺术体系。为了攻克南方红木家具和木雕作品在北方易产生开裂损坏等“水土不服”的难题,他带领多名技术骨干经过潜心研究和实践,终于掌握了核心技艺。他还改造研制出微型电锯、电刨和刨床等适合微型几案陈设品生产的自制机械30多部,去年8月,他自创的多件套实用新型刀具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没有文化积淀成不了传世的“大工匠”。因此,他格外注重创意文化理论的探索和学习,先后六度走进大学校园深造,在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工艺美术学院、集美大学工艺美术学院和清华大学工艺美术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研修班等进行专题学习,提升综合素质。多年来,他还坚持撰写创作手记,所创每件作品都有文案记录,包含原材料解剖、创意构思及成品全过程,还有操刀技法、相木技巧、创意技能等,现已积累5万多字,并有多篇论文发表在《海峡工艺美术》、《世界遗产》等杂志上。
“艺精形美料奇,既富有神韵又有创意,展示了莆田传统木雕艺术精髓。”这是众多业内人士对徐元宝作品的评价,他的作品被很多有识之士收藏。近年来,他的作品累计获得国家级、省级等各级各类奖项60余次,其中《锦绣前程》笔筒、《一手福气》如意、《岁寒三友》清式笔筒等多件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省工艺美术珍品馆、省艺术馆、省民间艺术馆等永久珍藏。
在事业取得进步的同时,多年来,徐元宝倾心培养后辈新人,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传承莆田木雕的工艺。目前,他接收许多贫穷人家的子女进厂传授雕艺,费心尽力相授,免费带出了160多个能独当一面的高徒,其中50多人已成为高水平的工艺师。此外,他还热心公益,先后捐资公益事60多万元,受到好评。(湄洲日报 陈国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