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乡风文明新高地

21.09.2020  20:55

  乡风文明是乡村良好社会风气、生活习俗、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等的总和。它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软件基础工程。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既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要发挥好新时代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同时,充分尊重乡村本位和农民主体地位,围绕农民需要提供文化服务,组织农民开展文化活动,不断提升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全力打造乡风文明新高地。 

  全力打造广大农民“新观念”。培育乡风文明,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要积极引导广大农民自觉进行观念转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牢固树立“三种观念”。一是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老百姓的生活结合起来,真正落地落实,落小落细。二是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乡风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把乡风文明建设放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三是生活观。大力倡导文明生态理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开展文明家庭等创建评比活动,真正让干净整洁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自然,让自然成为风景。开展家风评议,深入开展“家风润万家”活动,议家风、立家训、传家礼、评家庭,以此培育家庭美德、家庭文化,弘扬家庭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的良好家庭新风尚。

  全力保护乡土文化“活化石”。保护乡土文化的物质载体。一是增强建筑文化记忆。维护古镇、古村落、古民居等历史风貌,避免大拆大建,大力发展有历史文化记忆和地域民族特色的美丽乡村。二是传承民间文化艺术。保护和发展民间文化,传承独特的风格样式,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使优秀民间文化活起来、传下去。三是健全公共文化体系。一方面,通过新建、改造、置换等方法,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努力实现“文化活动人人参与、文化产品送到身边、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文化成果人人共享”;另一方面,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精神面貌,以此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提升服务效能。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文化建设,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新内涵。

  全力养成道德文明“好习惯”。文明好习惯,重在实践养成。一是活动养成。要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家”“优秀传统文化进农家”“科学知识进农家”“文明风尚进农家”“法律法规进农家”等“五大行动”,把好的理念、作风、习惯转化为农民群众自身的需求,使之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入骨髓、形成自觉。二是制度约束。将村规民约用起来,坚持遵守法律法规、传承优良家风、规范村民言行的原则,结合村民生产生活实际,指导村社修订完善通俗易懂、群众认可、易于执行的村规民约。三是文化养成。坚持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以农村群众的文化需要为导向,大力开展文化进基层活动,采取歌曲舞蹈、诗歌朗诵、器乐表演、绘画书法等多样的艺术形式,通过文明实践中心,组织文艺展演、文化演出、文艺培训和送文化下乡、送电影下乡、送图书下乡等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田县委文明办高上钗) 

  ​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