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唱衰港剧,我不同意
最近,Sir居然对一套港剧感兴趣,一口气看了好几集。
嗯。
《导火新闻线》
港视(HKTV)出品。
港视是香港2014年底新开的“电视台”。
以网络串流的方式来播映节目,观众可以通过手机、电脑、智能电视等客户端收看,可直播,也可点播——有点类似Netflix。
打破传统电视台“你播啥我看啥”的被动方式。
相比TVB,港视制作普遍更“高精尖”,还会通过试播,根据观众回馈做调整修改,以持续吸引观众目光。
开播后,几部剧都高口碑。
揭露特首选举黑幕,被赞港版《纸牌屋》的 《选战》 ,豆瓣评分 8.6 。
这部今年3月上线的 《导火新闻线》 , 8.9 。
秒杀近年TVB最拿得出手的《使徒行者》(8.1分)。
还被香港著名的高登讨论区,高票评选为2014-2015最佳剧集。
港媒也称它是迟来的“神剧”。
这部全是小咖(最大牌的演员是梁小冰),还只能在网上收看的剧,究竟“神”在哪里?
简单说,在华语荧屏,这是香港才拍得出的电视剧。
跟TVB钟爱的警匪剧、医疗剧相比,《导火新闻线》将视角对准一个常见行业——传媒。
三位理念不同的女主角,在一份免费报纸《囧报》工作。
总编辑汪海蓝(梁小冰 饰)利字当头。
采访主任(周家怡 饰)和新晋记者(杨淇 饰)满腔热血,誓要为弱者发声。
整部剧共24集。
站在新闻从业者的视角,用不同个案展现她们的困境和骄傲——如何凭一己之力,捍卫真相。
剧中,香港官员在选举前绑架政敌女儿。
记者方凝得知此事,发现,连报社也被收买。
这是扇向新闻道德的一记耳光。
这种耳光比比皆是。
记者出版一篇报道“阴阳BB”的稿件时,曝光BB照片。
报道出街后反响热烈,但——
孩子的母亲不堪压力自杀。
新闻道德先行还是销量先行,是每个媒体人需要面对的问题。
当然,该“反省”的,除了嗜血的媒体,是不是还有决定收视率,点击率的观众?
公众知情权与新闻伦理,怎样才能平衡?
能够发出如此真实的声音,盖因《导火新闻线》的编剧潘漫红,就是新闻专业出身。
为了剧本,她还四处搜集资料故事,亲自到印刷厂了解一份报纸的出版流程。
剧中不少情节和对话,都与真人真事不谋而合。
比如报社总编汪海蓝被砍,就是以1996年《凸周刊》社长梁天伟遇袭一事为蓝本。
而阿咩激励辉爷时,提到的一个被书砸死的人。
正是香港“青文书店”老板,著名的文化界人士罗志华。
如豆瓣香港网友@淡然所称:
可能当中有所夸大,但若身处此城中,都对以上有关题材毫不陌生。
甚至,因为港剧更宽松的审查环境,《导火新闻线》还把火烧向富商政要。
记者提议合租吊臂车,拍摄丁俊生私挖千尺大宅。
明白人都懂,这是影射2013年候选特首唐英年的僭建风波。
正因始终坚持就地取材,无限逼近客观真实,剧中不少剧情,竟神奇般在现实中一一应验。
编剧潘漫红接受香港《明报》采访时称,《导》剧早于2012年筹备剧本,2013年8月完成拍摄,2014年开始有故事逐步应验。
剧中,报社总编遇袭;2014年《明报》主编刘进图被砍。
剧中,警察暗角打人;去年,香港爆出七警殴打曾健超案。
连编剧自己都惊讶:
其实我当时只是想将新闻自由下滑的趋势,以戏剧形式夸张呈現出來,但没想到成为现实。
正因为此,港媒也称它似“ 预言书 ”。
除了故事,《导火新闻线》的 细节也经得起放大审视 。
《囧报》办公室就取景于港视新闻部。
人物桌上贴着各种剪报,都是真实新闻。
方凝桌上贴的《浙江政协是黑帮首脑》,就是真实事件
每张办公桌还依据人物个性,做出不一样布置。
比如暗恋方凝的王子健,他桌上最显眼处就贴着两人合影。
这还是大方面。
再细致点,汪海蓝第二集被砍,手臂留下伤疤。
之后出镜都有服装遮盖。
但每次再露出伤疤,疤痕位置和倾斜度,都跟第二集时一模一样。
剧中一个发生在2005年的回溯镜头,配角使用的手机,就是当年的新款Panasonic X800。
如今已停产。
可见剧组确实花了心血。
这些画面几乎一晃而过,不仔细看,留意不到。
但剧组还是认真了。
就制作品质而言,无悬念压倒 TVB那种 “一件戏服千人穿”、“一只大碗永流传”的粗糙感。
还记得《使徒行者》里,叶Sir那部“双卡双待iphone”么?
当然,《导火新闻线》并非完美——即使它是第一部女主角是同性恋的港剧。
十个人的办公室,四五个人明恋暗恋。
这种“无中生有”的办公室恋情,实在过于套路。
反观将职业剧玩得炉火纯青的美国。
《实习医生格蕾》中,虽然也有女主角徘徊在两个男人之间的俗套戏码。
但每集都以一个病例为主线。
专业的治疗和手术场面,才是硬菜。
经典的《豪斯医生》,更是疑难杂症的维基百科。
看完整八季,自我诊断个小毛小病没问题。
过于拖沓的感情戏,依然是港剧绕不过的硬伤。
当然,比起内地,已是巨大进步。
不客气地说,内地至今没有“职业剧”。
回忆一下,你可曾在内地荧屏上,看过对某种职业技能,专业操守的理性解读。
《离婚律师》、《金牌律师》、《产科男医生》,甚至号称第一次把“娱记”搬上荧屏的《娱乐没有圈》……
都不过是披着职业剧外衣谈情说爱。
《娱乐没有圈》将娱记韩雪写成狗仔,还搞到被警察追。
《青年医生》,为我们示范了错误的胸外按压手法。
正确做法应该是下面那只手翘起,避免挤压到其它脏器。
总之,拍哪行,妖魔化哪行。
这句话,基本可以概括内地职业剧的中心思想。
从这个意义上,这也是Sir推荐《导火新闻线》的最大原因。
因为在内地荧屏上,我们不知道还得等多久,才有这样尖锐的发问。
我们吸引读者的方法,不是色情,便是煽情。
我们的视野狭窄到只关注”事业线“和”感情线“?
本来传媒应该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第四权。
最后,想看这部剧的,A站就能找到。
作者:黄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