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福建工商《砥砺奋进的五年》特别报道(五)非公党建

16.10.2017  17:43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工商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顺应体制调整、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新形势,大胆解放思想、积极主动作为,以商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不断优化服务发展质量,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持续提升队伍形象,下好改革“先手棋”,放好改革“当头炮”,推动改革出成效,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作出应有的贡献。在党的十九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海峡消费报社组织记者深入基层、深入企业采访,通过“放开放活、信用监管、优化服务、队伍建设、非公党建、改革历程”等六个专栏,集中报道展示近年来我省工商部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服务新福建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可贵经验。

 “红色引擎” 激发活力

    8月28日,经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批准,中共福建省工商局小微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党委(简称“福建省工商局非公党委”)正式成立,这对于指导推进全省“小个专”非公党建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2014年,中央编办正式批复国家工商总局在新的“三定”方案中,增加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职能。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我省各级工商(市场监管)部门非公党建工作持续发力,不断破解小微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创新做法层出不穷,非公经济组织党建示范效应日益凸显,有效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使非公党建成为经济发展的“红色引擎”。

    “安溪模式”“蕉城模式”“东侨模式”等各地非公党建工作先进典型,在全省乃至全国工商系统都得到推广。

      理顺工作机制

    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等学习教育活动,省工商局党组加强领导,集中攻坚,把非公党建工作做细做实,扩大“两个覆盖”,发挥“两个作用”,使非公经济组织特别是“小个专”党建工作不断上新台阶。今年以来,全省新增加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党组织3575个,党员1.1万多名。

    省工商局积极协调省委编办,明确将非公党建工作调整到机关职能处室直接抓。在个体私营经济监督管理处加挂“小微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党建办公室”牌子,安排2名处级干部专职负责非公党建工作,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和专门的办公场所,设立党群服务中心,进一步理顺机制,更好地开展指导工作。

    各级工商(市场监管)部门按照省工商局要求,把非公党建列入党组重要议事日程,逐步实行非公党委和非公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合署办公,聘用专职工作人员,负责组织开展非公党建活动。

    厦门、安溪、蕉城、东侨等地工商(市场监管)局设立非公党建办公室,配备2-5名专职人员,负责指导推进非公党建工作,确保工作持续高效运转。东侨开发区党工委每年安排非公党建活动经费补贴。泉州市开发区工商局开展党务干部“双选聘”管理,给11名“双选聘”干部每人每月补贴500元,有力推动非公党建工作开展。

    同时,各级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加强与当地电视、报纸等媒体的合作,充分利用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加大对非公党建工作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企业、党员了解、熟悉、支持,并参与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来。

      创新党建模式

    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等民营企业占经济主体的90%以上,因数量较大、涉及范围广、情况较复杂,党建工作向来是短板和薄弱环节。省工商局作为与非公经济组织联系最为紧密的部门,持续推动我省非公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加强党的建设,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各级工商(市场监管)部门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专业市场为重点,围绕“抓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紧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两个覆盖”,精准发力,不断创新非公党建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10年8月,宁德市蕉城区工商局成立全省首家县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委,许多“隐形党员”“口袋党员”重新回归党组织怀抱。

    2010年9月,安溪县工商局成立全省首家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党委,将全县所有个私经济党组织和党员统一纳入管理。

    福州市市场监管局打造“五大平台”,推进“六好建设”,被确定为福州市直机关唯一的非公党建品牌。

    莆田市工商局开展“回头看”,对非公党建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补缺补漏,提高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数量和质量。同时对党建示范点进行年度考核验收,对检查验收合格的,从市管留存党费中,采取以奖代补形式给予经费补助,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漳州市工商局立足职能,着力推进“两个覆盖”工作再上新台阶。目前,龙海市、南靖县、漳浦县已申请成立了非公经济组织党委;全市小微企业已建立党组织773个;社会组织的个私协会、分会已建立党支部37个。

    宁德市工商局按照“规模以上企业抓巩固,规模以下企业抓拓展;认真抓好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的总体思路,开展非公党建工作。截至目前,全市非公企业已建立党组织1580个,非公党组织组建率达到了95%以上,规模以上企业组建率和党组织巩固率均达100%。617家企业建立起“党员活动室”“职工之家”“青年之家”三位一体的综合活动阵地,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群建工作的同频共振、互融共进、协同发展。

      记者手记:

  探访“东侨模式

    “刚开始,党员都不敢亮身份,现在,纷纷主动亮牌。”日前,在宁德中国红家居装饰材料市场(简称“中国红市场”)管委会主任何宗鸿的引导下,本报记者在该市场走访看到,有些摊位、专柜,“共产党员经营户”“预备党员经营户”的牌子和营业执照、诚信示范单位铭牌等一起被摆在醒目位置。

    一家厨卫专卖店的经营者表示:“党员亮牌经营,亮出承诺,消费者会觉得我们的产品质量特别有保障,生意自然好做了。

    位于宁德市东侨经济开发区的中国红市场,开办于2003年,现有商铺120多家,从业人员600余人,年交易额5亿元。2010年10月组建党支部以来,党员从最初的3名,发展到现在的27名。

    在宁德市工商局、东侨非公党工委和东侨区工商局的悉心指导下,市场党支部始终坚持“离土离乡不离党、诚心诚实有诚信”理念,通过日常走访新入驻的商户、调查寻找口袋党员等形式,对分散的隐形党员、流动党员进行登记造册建档,纳入“双联共管”(即党组织与党员、党组织与党组织双向联系,流入地日常管理、流出地跟踪管理),实现非公企业党建“双覆盖”———党组织有形覆盖和工作有效覆盖。

    支部组织党员商户开展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献计献策的“三亮一献策”活动,党建工作和每个个体户诚信经营结合起来,形成了互促双赢。

    中国红市场也先后被授予全省创建诚信市场示范点、全省共建规范市场先进单位和全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宁德市十佳商品市场等殊荣,党支部被命名为东侨区非公党建工作示范点。“小个专”党建的东侨模式,也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