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在欧答疑中国经济:有能力实现7.5%左右增长
中新社北京10月11日电 (记者 彭大伟)年内再度访问欧洲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率领中国国务院主要部门负责人出席中德政府磋商及访问德国期间,频频就中国国内经济形势“发声”,从三大方面回应外界关切,以自信态度“答疑”中国经济。
能否避免经济“硬着陆”?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步履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 银行 等国际机构近日下调了中国2014年经济增长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最新的一份报告中提醒,显出失衡迹象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调整,而这可能会影响实体经济和 金融 活动。
对于外界对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的忧虑,李克强9月在夏季 达沃斯 论坛致辞时便回应称,中国经济有巨大韧性、潜力、回旋余地,“我们采取的措施既利当前、更惠长远,有能力防范出现大的起伏,更不会发生‘硬着陆’”。
而此次在柏林出席第七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时,李克强再度为关注中国经济的人送上“定心丸”。
李克强强调,中国有条件、有能力实现今年经济增长7.5%左右的目标,将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
他同时指出,只要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居民收入继续增长,质量效益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比7.5%高一点、低一点都是可以的。
对外开放是否依然坚定?
对于今年以来中国屡屡爆出的反垄断大案,欧美商界存在一些不同的声音,中国美国商会、欧盟商会等近期亦多次表达关切。
中国的营商环境和对外开放的决心变了吗?李克强给出了“NO”的回答。他说,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关系国家发展和民族命运,“我们对此坚定不移”。
他特别强调,中国的对外开放是营商环境更加规范、公平、透明的开放,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都是中国经济的组成部分,“我们在市场准入、政策支持、合法权益保障上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而是会越开越大,市场机遇也会越来越多。”访问德国前夕,李克强在德国《世界报》撰文表示。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目的是激发社会创造力。中国政府将努力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为包括德国企业在内的各国在华企业营造更加公平、透明、规范的市场秩序。
转型升级如何“优势互补”?
中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走向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如何通过加强与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合作实现这一目标?
两国总理10日在柏林共同主持的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的主题给出了答案:“创新合作”。
会后中德两国发表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提出,提升双边贸易中的服务贸易占比,使之成为中德贸易新的增长点。中方欢迎和鼓励德国企业参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强两国企业在金融、教育、文化、医疗、 养老 、建筑、商贸服务、技术、会展等领域合作。
同时,《中德合作行动纲要》还指出,德国在能源转型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制定了解决方案,这对实现中国“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提高能效、推广 可再生能源 的高远目标有重要意义。这一背景可为双方继续开展政府间及企业间能源对话提供良好基础。
对于中德合作所充实的转型升级动力,李克强表示,中德合作只有升级版,没有终极版。双方加强创新合作,可以为两国经济发展和繁荣创造更好条件,通过互学互鉴,用智慧拆解难题,开启未来。